雖然現階段我國公共文化資源總量增長迅速,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更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整體融合程度仍明顯不足。需要通過資源的融匯、類聚和重組,實現分布式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的互聯,並為公眾提供統一的資源獲取平台,才能更好地推進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因此,推進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仍須從根本發力,加強數據資源、技術資源和平台資源的融合。
數據資源融合是實現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的前提。具體來看,數據融合是基於現有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等原始館藏數據基礎上,進一步實現電子化資源的整合。目的是解決數據分散分布、存儲地點不同、存儲格式不同、數據特征不同以及無法實現集中存取等問題。但資源庫陳舊重叠且缺乏整理,信息數據發布滯後,難以實現資源的統一調用,是目前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的常見問題。尤其是在出版社、電子資源庫、作者等社會力量參與不足的情況下,公共數字文化供給服務極易受到限制。因此針對數據資源融合的問題,首先要從根本上解決資源分布分散化的問題。
技術資源融合是數據資源融合的保障,也是打造資源共享平台的關鍵。遵循“供給水平提升”和“以用戶為中心”原則。通過數字技術賦能,一方面解決供給能力問題,如通過文本分類與深度聚類、知識關係發現與鏈接、翻譯優化與消歧等技術手段,解決語義層面的內容聚合和信息檢索、智能推薦和多語言獲取等問題。另一方面,從用戶需求入手。借助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融合,對數字文化資源的點擊、點贊、轉發、瀏覽時長、頻次等信息進行深入的統計分析,從而精准把握群眾需求特點,提高資源供給的準確性和全面性。
比數字技術更進一步,是服務資源和平台資源的融合。現階段,受限於傳統文化資源的布局模式,大量公共數字文化資源往往分布在不同的網站或平台中,缺乏統一標準與獲取方式,用戶操作難度大。為解決這一問題,實現公共文化服務能夠從“村村冒煙”服務方式到系統性更嚴密、技術兼容性更強、適用性更為廣泛、運行更可靠的平台和服務框架轉變,顯然對於資源的有效組織和及時獲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便需要切實改變傳統公共文化數字服務封閉生產、平台壟斷、單向服務的慣性依賴,加強服務機構采集、反饋和評估等需求采集機制的融合,通過互開端口、互設界面、互開專區等方式,推動平台統一提供服務,形成文化雲資源共享服務鏈,或是能夠探索出完備的跨平台資源交互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