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新基建發力應重“四點”“三度”
http://www.CRNTT.com   2022-05-28 08:45:25


  中評社北京5月28日電/自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來,新基建多次出現在中央決策部署中,並成為常態化防疫階段各地推動經濟復甦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全國已有30個省(區、市)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新基建投資計劃,“十四五”全國投資規模或將超過15萬億元。

  經濟參考報發表無錫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吳琦文章表示,新基建具備傳統基建沒有的作用。首先是邊際收益遞增效應。新基建可以支撐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技術發展,也可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其所承載的數據還可以無限復用並創造新價值,具有促進有效投資的作用。其次是乘數效應。新基建可以支撐國民經濟所有行業,還可以通過拉動消費需求助力擴內需和增就業。此外,中長期看,新基建有利於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為經濟增長提供內生動力。

  4月以來,新基建投資迎來新一輪加速期。前不久召開的穩增長穩市場主體保就業座談會,要求“已出台政策要盡快落到位,看得准的新舉措能用盡用,5月能出盡出”。可以預見,一批新基建項目將密集上馬。

  文章指出,為避免“穿新鞋走老路”,新基建應堅持“適度超前、有序推進”的原則,不僅要選擇好“域”,還要把握好“度”。

  “十四五”時期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時期,新基建需遵循創新驅動、協調共享、綠色低碳的導向,面向四個重點領域發力。一是算力網絡基礎設施,以“東數西算”工程的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和國家數據中心集群項目建設為代表。具備土地、能源、氣候等優勢的“西算”省市將在完善自身產業生態的同時,有力支撐東部省市的發展。二是能源電力基礎設施,面向新能源發電的新型電力系統,以及新能源汽車充換電設施等是重要組成部分。5G基站、數據中心等能耗和碳排放大戶在建設運營中要更多採用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三是通信網絡基礎設施,特別是5G、物聯網、衛星互聯網等設施。通信網絡新基建存在較多“卡脖子”問題,應統籌布局“從0到1”的基礎研究和高端芯片、基礎元器件、集成電路等核心技術攻關,構建自主可控的產業鏈和供應鏈體系。同時,加強工業軟件研發、數字標準制定等軟件建設,推動軟硬件協調發展。四是交通物流基礎設施,主要包括智慧交通、網絡貨運、冷鏈物流等領域,要著力破除體制機制的堵點,構建適應全國統一大市場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

  為使新基建更好發揮作用,還應把握好投資建設的尺度、維度和進度。一是優化布局的尺度。推進新基建的過程中,著力做好與傳統基建的協調,科學規劃新基建布局和規模。加強東部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的資源共享、平台共建和產業合作,加快城市新基建向農村延伸覆蓋。二是拓寬融資維度,用好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債券資金及其他政策性金融手段,鼓勵商業性金融機構探索設立新基建專項貸款,提供產業基金、融資租賃、投貸聯動、資產證券化等綜合性金融服務;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探索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注重項目投建營一體化。三是調控建設進度。新基建是一項長期戰略,在全國整體規劃下,各地應因地制宜,因時施策,既要保持產業規劃的適度前瞻,又要避免各地項目集中上馬帶來的盲目、重復建設,避免設施空置、資源浪費。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