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新在何處
http://www.CRNTT.com   2022-06-01 08:55:16


  中評社北京6月1日電/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不僅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而且成功走出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前無古人的創舉,摒棄了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兩極分化的現代化、物質主義膨脹的現代化、對外擴張掠奪的現代化老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在“十個明確”中強調“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總結中國共產黨百年奮鬥的歷史意義時強調“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深刻認識中國式現代化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的里程碑意義,首先要深入理解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新在何處。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之新,在於符合中國實際。在近代歷史上,中國對現代化的追求伴隨著因自身孱弱而飽受西方列強殖民掠奪的民族危機。但無論是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洋務運動,還是以“改制”為目標的戊戌變法,乃至高呼“德先生”“賽先生”的新文化運動,都不可能肩負起實現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的希望。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獲得了真正的民族獨立,才開啟了自主探索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新篇章。中國近代以來一個多世紀的求索歷程告訴我們,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歸根到底是一條符合中國實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不僅要汲取西方現代化的成就和經驗,而且還要克服西方現代化無法克服的弊端,完成對西方現代化的歷史超越,實現從落後國家轉變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歷史跨越。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之新,在於有別於西方現代化。西方現代化是依靠資本主義社會形態實現的。馬克思曾指出,“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但是,資本主義的現代化具有難以克服的弊端:由於社會大部分物質生產力以資本的形式掌握在少部分人手中,生產目的不是滿足人的全面發展需要,少部分人、少部分國家的發展以大多數人、大多數國家的欠發展為條件,這種現代化不可能成為全體人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把西方發達國家順序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串聯式”發展過程改造成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並聯式”發展方式,讓科技發展由“跟跑”逐步轉向“並跑”和“領跑”階段,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之新,在於以新理念引領新實踐。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為資本設置“紅綠燈”,既發揮其發展生產、創造財富、提供就業的積極作用,又克服其消極作用;把社會主義制度和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遵循經濟發展規律,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以消除西方現代化過程中對自然、社會及國家關係造成的消極影響;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走和平發展道路,實現互利共贏;等等。

  1881年,馬克思給俄國的革命民主主義者查蘇利奇復信時提出了一個著名命題:跨越資本主義卡夫丁峽穀。也就是把資本主義制度所創造的一切積極成果用於自身,同時又能避免資本主義的苦難。今天,在世界的東方,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給出了自己的回答。實踐證明,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能夠行得通、走得遠!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方敏(作者單位:北京大學經濟學院)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