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公募基金要為資本市場預期轉強多出力
http://www.CRNTT.com   2022-06-02 08:44:42


  中評社北京6月2日電/今天是基金業的大日子。2004年6月1日,備受矚目的《證券投資基金法》(以下簡稱《基金法》)正式實施。可以說,今年的“六一”也是《基金法》18周歲的“成人禮”。

  從1999年投資基金法起草組成立,到2004年《基金法》正式實施,再到2012年修訂、2015年修正,與時俱進的《基金法》見證和推動了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擴張與創新。

  《基金法》正式實施前後,從2003年至2004年,《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辦法》《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證券投資基金托管業務管理辦法》《證券投資基金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等六個規章密集出台。至此,“一法六規”為公募基金奠定了制度基礎、指明了發展方向。

  18年來,公募基金取得了長足發展。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2004年5月31日至2022年5月31日,公募基金數量從135只增至9717只,增幅7098%;份額從2653.44億份增至230964.68億份,增幅8604%;資產淨值從2998.62億元增至251669.27億元,增幅8293%。

  更多的成績不再贅述,成長的煩惱也毋庸諱言,如短線化、同質化、風格漂移、道德風險等等。但總體而言,公募基金一路櫛風沐雨、篤行不怠。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4月26日,《關於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出台,總原則中,要求公募基金切實提高服務實體經濟與國家戰略的能力。16條細則抽絲剝繭、言近旨遠,堪比“成人禮”箴言。

  5月20日,《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監督管理辦法》及其配套規則(以下簡稱《管理辦法》)發布。《管理辦法》同樣與時俱進,其更名前是“一法六規”中的《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辦法》,2012年進行過修訂。《管理辦法》的亮點包括對公募持牌機構的限制由“一參一控”放寬至“一參一控一牌照”、全面構建長效激勵約束機制等。

  再度密集出台新規的大背景是中國經濟發展正面臨三重壓力。5月份PMI為49.6%,儘管較4月份的47.4%回升2.2個百分點,但仍在榮枯線之下。李克強總理在日前召開的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上表示,“困難在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比2020年疫情嚴重衝擊時還大……各部門在穩經濟大盤這個大局面前都有責任,要有更強的緊迫感”。

  在筆者看來,資本市場在穩經濟大盤方面責任重大。資本市場的預期將反作用於實體經濟,而資本市場的預期主要取決於長線資金。在這方面,公募基金既責無旁貸,更應當仁不讓。作為資本市場的壓艙石,一要有足夠的重力(倉位),二要有足夠的定力(長線),否則,不僅“壓艙”二字無從談起,反倒會成“市”不足敗“市”有餘。

  壘好“壓艙石”,立起“頂梁柱”。在多個層面頻頻呼籲長線資金積極入市的當下,希望公募基金更多更快地站出來、站起來。

  響鼓不用重錘。期待公募基金進一步加強公心,成為泰山石敢當,成為心系“國之大者”的踐行者,打大算盤、算大賬。

  來源:證券日報  作者:賀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