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67次核爆後,美國從南太島國甩手就走
http://www.CRNTT.com   2022-06-03 15:27:52


 
  美國的核武器試驗給當地帶來的不僅是直接傷害,還有非法人體試驗的連帶傷害。例如,美國政府錯誤估計“喝彩城堡”氫彈的爆炸威力,導致周邊居民未能及時撤離,核爆數日後才將當地民眾撤走,後來,居民在美國軍方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返回家園,但那裡的放射性水平仍然很高,只得再次遷出。澳大利亞“對話”網站報導稱,暴露在核輻射中的馬紹爾人“成為醫學研究計劃的對象”和原子難民。《洛杉磯時報》報導稱,當時的美國政府文件顯示,美國官員們決定讓島民重回家園,以便研究人員探索持續的輻射對人類的影響。

  1958年,美國在馬紹爾群島的核試驗終於告一段落,巨大的爛攤子又該怎麼處理?據英國《衛報》2015年報導稱,美國國會拒絕資助一項能夠使島嶼再次適合人類居住的全面去污計劃。美國軍人只是簡單地刮掉了島上受污染的表土,並將其與放射性碎片混合,隨後被傾倒在馬紹爾群島的魯尼特島的一個深坑裡,密封在358塊混凝土板拼成的“穹頂”下。然而,這種措施只是一種臨時解決方案,絕非長久之計。並且,馬紹爾群島的40個島嶼中祗有3個被清理乾淨,對當地居民的安置工作也無限期停滯了。現在,當地人和科學家警告說,氣候變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可能導致111000立方碼(約8.5萬立方米)的核廢料流入海洋。《洛杉磯時報》2019年報導稱,面對核廢料洩露的危險,馬紹爾群島的官員曾游說美國政府尋求幫助,但美國官員拒絕了,稱“穹頂”位於馬紹爾群島的土地上,因此由馬紹爾政府負責。馬紹爾群島前總統希爾達·海涅曾表示,“我想,它(穹頂)怎麼可能是我們的?”“我們不想要它。我們沒有建造它。裡面的垃圾不是我們的。是他們的。”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2019年5月訪問南太島國時,把這個高危建築稱作“棺材”,對放射性廢料排入太平洋的風險深表擔憂。

  美國留下的“爛攤子”還不僅如此。上世紀80年代,美國與馬紹爾群島簽訂所謂“自由聯合協議”,其中包括允許島民搬遷到美國,並享受醫療補助與保險。但據Politico報導,對島民的醫療保護後來便破產了,即便他們真的來到美國,他們也會被排除在美國的醫保體系之外。

  美國對馬紹爾人的賠償也是微乎其微。據美聯社2021年報導,上世紀80年代,美國同意向馬紹爾群島提供1.5億美元的和解金,但這一數額遠遠低於清理所有放射性碎片所需的金額。各種估計顯示,美國造成的損失約為30億美元。然而,美國拒絕重新談判。《洛杉磯時報》報導稱,鮮為人知的是,馬紹爾人在過去30年裡試圖就核試驗對健康和環境的影響向美國尋求賠償。他們的訴訟在美國法院遭到拒絕,美國國會也拒絕了他們的請求。即便是當馬紹爾群島核索賠法庭作出有利於他們的裁決,判給他們超過20億美元的賠償金,美國也只支付了400萬美元,並且後續也沒有什麼強制執行的機制。

  核試驗的危害如此恐怖,貽害如此長久,美國當初是如何征得馬紹爾群島廣大島民同意的?據《華盛頓郵報》、Politico等媒體報導,1946年,美國一名海軍准將被拍到與當地島民進行會面,他利用當地民眾的基督教信仰,搬出《聖經》當中的故事,聲稱島民將如同《聖經》中“被選中的人”,並作出犧牲,而不斷完善的原子彈則將使人類在未來免於戰爭。

  顯然,美國自己是不願意去當這個“被選中的人”的。美國曾經不遠萬里,把在美國內華達州核試驗後的130噸核污染土運送到馬紹爾群島傾倒。美國也絕非什麼追求“使人類在未來免於戰爭”的和平愛好者。當前,美英澳在三方安全夥伴關係框架下大搞核潛艇合作,構成嚴重核擴散風險。在美國政客大談“保護島民現在和未來的福祉”前,不如先拿出更多切實行動清除美國留下的核試驗遺毒。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