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全球經濟或面臨二戰後“最大考驗”
http://www.CRNTT.com   2022-06-07 15:51:04


 

  俄烏衝突及美西方國家對俄制裁的不斷升級,已產生全球性的外溢效應。美國率先於3月8日宣布停止從俄羅斯進口石油、天然氣和煤炭,歐盟4月8日宣布停止進口俄煤炭。5月31日,歐盟成員國領導人就對俄羅斯第六輪制裁達成一致,將立即禁止進口75%的俄羅斯石油。

  世界銀行4月報告指出,能源價格漲幅已達1973年石油危機以來最高,預計在2022年漲幅將超過50%,能源價格飈升可能持續到2024年年底。歐盟委員會預測,如果俄羅斯天然氣供應出現嚴重中斷,歐洲經濟將陷入全面“滯脹”。

  “通貨膨脹是美歐等發達國家面臨的最主要壓力。”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所首席研究員張茉楠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採訪時分析,通脹已不再是貨幣層面的問題,而是西方國家經濟面臨的結構性問題。這背後的原因較為復雜:其一,疫情期間,美歐多國推出大規模的量化寬鬆政策和財政刺激計劃。其二,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推動“脫鈎”“斷鏈”,人為切斷原有的全球供應鏈,也加劇了美國國內供應鏈紊亂,大幅抬高了製造業和物流成本。其三,美國“招工難”“用工貴”問題加劇 ,多行業勞動力流失現象嚴重,用工成本普漲,形成工資推動的通脹問題。其四,美歐國家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進一步推高能源、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由此帶來新的輸入性通脹壓力。

  “當前,全球經濟前景黯淡,是全球經濟短期不確定性風險和長期結構性問題的集中體現。”張茉楠分析,短期最大的風險來源於地緣政治衝突及相關制裁引發的全球性經濟動蕩,對金融、經貿、糧食、能源等領域的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帶來巨大衝擊。長期結構性問題體現在原有的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被人為阻斷,由此引發各國生產、貿易、投資、出口各方面問題,給全球經濟帶來全面、系統性、結構性的影響。

  與此同時,發展中國家在經濟震蕩中承受著更大的不確定性。據聯合國最新發布的《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在能源和食品價格上漲的推動下,增長前景正在減弱,尤其是進口大宗商品的發展中經濟體。日益惡化的糧食不安全加劇了這一前景,尤其是在非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