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我國海洋科學國際競爭力實現新跨越
http://www.CRNTT.com   2022-06-11 09:18:40


 

  近年來,厄爾尼諾、拉尼娜等異常氣候現象在海洋上頻發,對全球氣候造成重要影響,而台風、風暴潮、海嘯、海冰等災害也時有發生,對海洋與氣候預測預報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本次獲批的OSF,瞄准“海洋十年”中提出的這一挑戰,旨在跨越從目前的7天預報到數月短期氣候預測之間的海洋預報“盲區”,與國際合作夥伴共同推動海洋與氣候預報能力的大幅提升。具體將圍繞加強對海洋與氣候聯繫的科學理解,大幅提升海洋的觀測能力,跨越預報“盲區”,實質性提升預報能力,為國際社會提供高質量公共服務產品等方面開展研究。

  記者瞭解到,作為牽頭單位,“海洋一所”圍繞海洋與氣候預測預報這一國際科學前沿領域,數十年磨一劍,形成了以原創的浪致混合理論為基礎、以國際首創的海浪-潮流-環流耦合模式和首個包含海浪的地球系統模式發展為突破點、以新型高效費比表層漂流浮標觀測為支撐的新格局。而領銜專家喬方利作為“海洋一所”研究員,率團隊建立了世界首個海浪-潮流-環流耦合模式,克服了台風強度預報幾十年踟蹰不前的國際難題,將我國海洋與氣候模式發展推進到國際前沿,其理論已被歐美十餘個海洋科技發達國家實際應用。2021年年底,他成功當選為“海洋十年”咨詢委員會中中國唯一代表。

  我國已四次獲批牽頭“海洋十年”大科學計劃

  大科學計劃是全球性或區域性行動,具有關注全球海洋重大科學問題、跨學科、多國參與、實施周期長、投入大等特點,其科學優先級最高,申請、組織和實施的難度也最大。但本次獲批的OSF已是我國第四個獲批牽頭的“海洋十年”大科學計劃。

  “海洋一所”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申請流程的不同,大科學計劃分為註冊和申報兩類。其中,申報類大科學計劃的申請流程更為復雜,國際競爭激烈,需要盲評和專家組多次審議,申報單位則作為大科學計劃的牽頭方。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