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共同富裕視角下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
http://www.CRNTT.com   2022-06-14 08:36:29


  中評社北京6月14日電/我國在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歷史性解決絕對貧困問題後,把共同富裕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這是黨在第二個百年宏偉篇章開篇之際作出的重大戰略延展。研究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必須牢牢把握實現共同富裕這一大方向。

  第一,共同富裕要求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創造前提。改革開放之初,為了促進增長,衍生了戶籍、土地財政、社保、稅收、招商引資等一系列“資本友好型”制度,極大地促進了經濟發展。改革開放40多年後的今天,老齡化進程加快,勞動年齡人口持續減少,農民工增速放緩且年齡增長加快,這是當下我國人口結構變化的重要特徵。反觀資本市場,出現了無序擴張、不正當競爭等現象,要素市場發育不完善特別是市場的壟斷、分割、扭曲,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不同要素平等參與分配,導致不合理的收入差距。現實中,算法工具的普遍應用催生了平台隱蔽雇傭,不少平台就業勞動者找不到雇主。

  “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的提出,使得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成為時代之選,勞動的話語權得到提升。在這一階段,保障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與推動共同富裕的目標趨於一致。當前,我們應摒棄低勞動力成本競爭理論,引導規範算法向善,讓勞動者可以依靠勞動獲得更高回報,推動構建更加和諧穩定的勞動關係。

  第二,共同富裕要求高質量就業,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尤為緊迫。高質量就業是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礎。新就業形態不僅是就業形式的一種補充,甚至可能成為未來就業的重要形式。我國堅持把保障就業置於宏觀政策優先位置,將穩定和擴大就業作為宏觀調控的首選目標,這是當前新就業形態得以蓬勃發展的重要條件,也使得廣大勞動者有了更加豐富多樣的職業選擇。

  與之相伴,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缺失、就業質量不高問題日益凸顯。這種新型用工模式下的勞動者通過平台與市場連接,突破了傳統用工方式,在推動就業擴大的同時,也產生了就業極化問題。當前勞動法律覆蓋範圍還有局限,很多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缺失,勞動過程中承擔著一定的勞動風險。這些問題對實現高質量就業和共同富裕都是不利的。

  穩定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就業崗位,提高就業質量,亟須盡快推動勞動基準立法,補齊勞動領域骨幹性法律,整合有關工作時間、休息休假、最低工資、社會保險、勞動條件、加入工會等現行法律政策,覆蓋包括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在內的全體勞動者,跨越勞動關係有無之爭。平台企業應合理承擔保障勞動者權益的相應責任,科學設定績效考核制度、優化派單機制、科學確定訂單飽和度,不得制定損害勞動者安全健康的考核指標、不得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隨意調整計價規則、不得設置過高抽成比例誘使勞動者超時勞動,避免“過勞”等極端情形出現。

  第三,共同富裕要求物質生活富裕,必須抓緊構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收入保障的基礎性制度安排。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是未來中等收入群體的中堅。對於勞動者來說,初次分配主要是工資收入,是勞動者權益最核心的內容。但目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在勞動定額、計件工資單價、工作時間等方面還沒有明確保障。因此,急需加強引導互聯網平台企業、關聯企業與勞動者協商確定勞動報酬、休息休假、職業安全保障、算法規則、獎懲辦法等事項,引導產業(行業)層面協商協調制定相應的行業標準和規範,合理確定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收入。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