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27日電/近年來,民生消費在互聯網零售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無論是從民生必需品在消費結構中的占比來看,還是從消費提質、消費習慣演變的趨勢來看,保障民生消費已經成為穩定社會經濟、促進企業發展的重要抓手。
經濟日報發表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劉輝文章分析,一方面,民生商品作為一種信任感要求高、購買頻度高、用戶黏性強的消費品類,對於生產和流通企業的發展非常關鍵。一定程度來說,如果品牌商和渠道商在民生商品領域贏得了消費者認可,不僅能夠保障業務穩固發展,而且能獲得拓展品類和服務模式的契機,即零售企業所期待的“高頻帶低頻”。
另一方面,觀察消費者採購米面雜糧等商品的消費習慣變化可以發現,大量用戶最初在線上購買民生類產品的需求非常明確,就是“吃得更好”,其背後包含健康、營養、安全、口味等細分訴求。此後,隨著線上消費習慣的養成,消費者會把更多品類的消費轉移到線上,從而形成線上全品類消費拓展和升級。數據顯示,健康已經成為消費者購買糧食類產品的首要因素,雜糧、低脂、低糖類產品迎來高速增長;有機產品持續熱銷,具備有機認證的商品品種同比增長110%,全年銷售額提升78%。可以說,線上基礎民生物資的消費增長成為我國市場消費升級的一個重要特徵。
此外,線上民生產品消費的特色在於商品豐富度很高,各企業要注意避免產品同質化和單純的價格競爭。用戶最初選定某款產品,可能是因為線下的消費習慣延續到了線上,也可能是因為品牌的口碑。但是,在線上以搜索為主的商品選擇模式下,產品命名和描述中的特質一旦能夠正好切中用戶需求,就更有可能形成周期性購買習慣。
文章指出,企業在米面雜糧等產品的線上銷售中,一定要關注特色和差異性的打造。例如,針對消費者對健康、營養的關注,商家可以進一步突出綠色、有機、無公害等產品特色。針對原產地帶來的品牌效應,商家可以強化商品的產地標簽、塑造產地文化,同時,還可以通過制定產地標準,嚴把質量關,讓原產地持續成為品質標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