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8日電/消費是最終需求,是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關鍵環節和重要引擎,對經濟具有持久拉動力。隨著城鎮化持續推進、數字技術快速發展,我國縣城逐步形成新的消費力量、消費方式、消費場景。此前印發的《關於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意見》提出,“建立完善縣域統籌,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重點、村為基礎的縣域商業體系”。下一階段,進一步挖掘縣鄉消費潛力,需將促進縣域消費作為重要抓手,充分發揮縣城連接城市與鄉村的紐帶作用,構建以縣城為中心、以城帶鄉的縣域消費新格局,為有力有效擴大內需、推動鄉村振興提供支撐。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許多縣城表現出發展成為中小城市的趨向,在引領縣域消費擴容升級、擴大農村消費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據筆者測算,以2019年的數據為例,我國縣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約5.1萬億元,占縣域的27.7%,占全國的12.5%;縣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約18.4萬億元,占全國45.1%。
近年來,縣城在引領縣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發凸顯。特別是縣城人口加快流入,集聚形成重要消費力量。縣城平均人口規模從2010年8.50萬人逐步增長到2019年10.47萬人;2019年,縣城人口占縣域比重達23.13%,比2010年提升了3.89個百分點。縣城逐漸成為農民工市民化的重要依托、數字經濟下沉的重要載體以及吸引城市消費人群的新平台。
與此同時,縣城的消費內容和方式持續升級,消費新場景不斷湧現。隨著數字經濟發展、城鄉居民消費升級,電商平台加快下沉,將縣城作為抵達農村市場的重要一站,積極在縣城布設物流配送中心和消費體驗中心,借助縣城與鄉鎮之間的人員流動將網絡逐漸延伸至鄉鎮和農村,迅速打開縣域消費市場。縣城也成為品牌商的增量市場布局重點,縣城的品牌消費不斷提質升級。
現實地看,當前我國縣城的消費供給、基礎設施、產業支撐、公共服務等依然偏弱,許多地方的增量消費少,存量消費升級、潛力釋放較為緩慢。總體上看,縣城對縣域消費的引領帶動作用還不夠強。
一是消費供給下沉不足。長期以來,縣城市場規模偏小,消費水平偏低,大型企業等市場主體下沉力度不足,縣城消費供給的規模與質量尚難以適應消費升級趨勢。縣城商業作為縣域線下消費的核心載體,其集聚消費和滿足消費的功能偏弱,縣城服務業主體發展也相對滯後。
二是現代化設施布局尚不完善。縣城公共設施和流通設施現代化水平不高,居民宜居生活和便利消費的獲得感不強。一方面,縣城公共設施及其配套與城市相比依然存在差距。另一方面,縣城流通設施現代化水平較低,多數縣城遠離港口和機場,物流主要依賴公路運輸,物流成本高、效率低,冷鏈、配送中心等流通設施建設尚存短板,消費品從城市到縣城再到農村的流通不夠順暢。
三是擴消費缺乏產業支撐。多數縣城缺乏支柱性產業,勞動密集型就業崗位日趨減少,相關配套不完善,消化本地勞動力和大量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均存在一定困難,居民收入難以有效提高,消費規模可持續增長和消費能力持續提升均面臨較大制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