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打贏認知戰,要重視四種人才培養
http://www.CRNTT.com   2022-07-08 17:56:30


  中評社北京7月8日電/網評:打贏認知戰,要重視四種人才培養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秦安(中國警察法學研究會反恐與網絡安全治理專委會常務副主任)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日前報導稱,莫斯科大學政治學系將開設碩士研究生課程,培養未來應對“顔色革命”的鬥士。根據該研究方向所列科目內容,其實質就是培養應對美西方對俄實施認知戰的人才。

  在此次俄烏衝突中,“交火”最激烈的除火力戰之外,就是依托信息戰、網絡戰發揮效果的認知戰。美國方面已明確強調“世界已經截然不同”,在火力戰上打的是“代理人戰爭”,但在認知戰上則是自己赤膊上陣。看得見硝煙的戰爭,消亡的是肉體;看不見硝煙的戰爭,摧毀的是人心。在這種背景下,莫斯科大學政治系開創該專業可謂恰逢其時,也值得遭遇美西方霸凌的其他國家高度重視。

  實際上,美國早就在信息戰框架下整合傳統的心理戰、戰略傳播、公共外交等不同形式的認知空間作戰。2009年美國防部成立了全球接觸戰略協調委員會。2010年,美時任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簽署命令,將“心理作戰”改為“軍事信息支援作戰”,正式將心理戰納入信息戰框架。英軍在傳統心理戰理論基礎上,專門制定了《媒體戰》條令,正式提出了“媒體戰”。在將之前陸海空的網絡部隊進行擴充和重組後,美國網絡司令部於2010年5月21日全面運作,美國網絡戰力量進入協調發展的“快車道”。當前,國際範圍認知戰發展如火如荼,連北約這個最大的軍事集團都不例外。2021年10月8日,美國媒體“灰色地帶”網站發布報告稱,北約正在開發新的戰爭形式,即“認知戰”,以所謂“中俄威脅”為借口,在“人類領域”爭奪“制腦權”,企圖將“腦科學武器化”,讓人人成為“武器”(make everyone a weapon)。綜合來看,“認知戰”正是以人的意志、精神、心理等為攻擊目標,通過物理域的行動,信息域的運用,認知域的攻防,不斷摧毀敵方認知基礎,達成攻心奪志的戰略目的。對於這一點,中國人其實不陌生,“不戰而屈人之兵”就是這個道理,只不過互聯網的普及讓這一古老智慧發揮出前所未有的聚合力量。
 
  莫斯科大學開設專門課程、培養應對認知戰高端人才的意義不可小視,要知道,蘇聯當年就是轟然倒塌在美西方的“顔色革命”之下,認知戰的實質就是已有的意識形態鬥爭以及“顔色革命”的一種全域化升級版本,利用網絡擴展滲透到博弈的各個環節和戰場的各個角落。認知戰雖不神秘,但技戰術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培養應對美等霸權勢力認知戰的人才,重點需要認識到作戰環境的丕變。這一點從莫斯科大學的做法可見一斑。該專業研究生畢業時頒發的證書上仍會寫較為傳統的研究方向:“衝突學”,相關課程將包括極端狀態心理學、特別行動和警察行動中的信息支持、特殊宣傳、打擊假消息、競爭情報甚至神經語言程序學。也就是說,該專業人才首先要有強烈的鬥爭意識,其次要具備心理分析能力,而涉及最多的技能與信息網絡技術,包括網絡安全密切相關。或者說,從我國的學科設置來說,這些能力涵蓋在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