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0日電/據科技日報報導,7月8日,2022年基礎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國際年(簡稱基礎科學國際年)在位於法國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舉行開幕式。中國科技部部長王志剛線上出席開幕式並在高級別圓桌會環節發言。中科院侯建國院長和多位院士專家為國際年開幕錄制視頻並連線參與。
根據2021年聯合國第76屆大會批准的決議,設立基礎科學國際年旨在提高全球對基礎科學重要性的認識、重視基礎科學對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價值和貢獻,世界各國政府、學術界等定於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期間在全球各大洲舉辦形式多樣的活動。8日的開幕式為為期一年的系列活動拉開序幕。
需要建立合理資助機制
在8日開幕式的高級別圓桌會議上,王志剛部長與6個國家的科技部長、2位諾貝爾獎得主等共同討論基礎科學在決策中的作用,並作專題發言。王志剛表示,持續提升基礎研究的效能,有效推動基礎研究發展,要處理好兩個關係。一是目標導向與自由探索的基礎研究之間的關係;二是在資助方式上,穩定支持與競爭性支持的關係。
王志剛指出,基礎研究注重新原理、新規律、新方法、新工藝的探索、發現、總結,難在研究方向的選擇、真正屬於基礎研究的科學問題的提出和研判,包括同行之間形成共識,而往往政府要在非共識基礎上形成資助的意見,這樣的資助機制設計是困難的,本身就帶有不確定性和未知性。這種資助機制還面臨對不同學科、不同科學問題給予科研資助的統一性與個性化之間差異的挑戰。
王志剛強調,科研活動的主體是科學家,科學家用自己的科研成果說話,如何達到科學家與自己的科研成果形成正向迭代、不斷循環上升的良性過程,這也是政府資助基礎研究的任務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