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近海生物種群頻頻暴發
http://www.CRNTT.com   2022-07-10 14:58:58


  中評社北京7月10日電/據新京報報道,繼去年之後,今年6月中旬,青島膠州灣海域部分養殖區再次暴發海星,并首次規模出現敵害生物“白泥螞”。7月初,在青島西海岸新區銀沙灘,連續16年“光顧”山東近海的滸苔綠潮又悄悄爬上灘頭。有研究表明,在人類活動和環境變化等因素的影響下,我國近海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正發生顯著變化。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竇碩增表示,當前,人們應該在海洋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尋找“平衡點”,實現海洋生態系統與人類社會系統的和諧共生。“人們如果能持之以恒地重視海洋生態保護工作,合理開發使用海洋資源,浩瀚海洋會一直造福人類。”

  立足於發展和保護的平衡點

  “影響海洋生態系統的因素很多,每一次海洋生物種群暴發的背後,都有複雜的生態動力學過程。”竇碩增以近期山東近海的滸苔綠潮為例,這實際是從江蘇北部漂移過來的,這裡就有風場和表層環流場的共同作用。同時,青島近海營養鹽充足,為滸苔快速增殖提供了適宜條件。此外,可能還有海岸綫輪廓、全球氣候變暖等環境因素的作用。

  他認為,要解決海洋生物種群暴發的問題,需要對物種本身及其所在的海洋生態系統結構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弄清楚該物種在某個時間段裡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以及為什麼會發生變化,最終形成有效平衡海洋生態系統與產業發展的方法。

  “人類社會發展與海洋生態保護并不矛盾,但二者有一個‘平衡點’,立足在這個‘平衡點’上,我們對海洋的利用就是可持續的。這個‘平衡點’說起來容易,就是適度利用適度開采,但要找到這個點,就需要我們不斷提高對海洋的認知程度。”竇碩增說。

  有研究表明,若海洋生態系統發生微小變化都有可能讓一個生物幼體成活率提高,那麼在幾乎沒有天敵的情況下,該物種就極容易大量增加,還可能占據其他物種的生態位,并發展出龐大的新種群。<nextpage>

  “微小的變化也可能產生極深遠的影響。如果是劇烈的人為幹預,海洋生態系統變化會更明顯。例如,圍填海會直接導致灘塗、濕地和海灣空間減少,水動力條件改變及其自淨能力的下降;過度捕撈會導致漁業資源衰退。”竇碩增認為,人們需要耐心研究海洋物種及其生境變化,在利用海洋資源時,始終立足於兼顧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平衡點”。

  “保護海洋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五億年前的寒武紀,海洋裡長滿多種海藻,出現了帶骨骼的各門類的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而後,隨著大氣上層逐步形成臭氧層,海洋裡的一些脊椎動物開始走向陸地,再經過億萬年演化,形成今天直立行走的人類。

  直至今日,海洋占地球表面積的比例仍在70%以上。竇碩增介紹,海洋是整個地球生態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同氣候系統各圈層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關系,是控制地球表面環境和生命特征的一個基本環節,“不論是住在海邊的人,還是住在內陸的人,無時無刻都受到海洋的影響。我們應該和大海做好鄰居。我們保護海洋,其實就是保護自己。”

  他介紹,近海具有極其重要的生態服務功能,是衆多漁業生物的關鍵栖息地和優良漁場,支撑著近海漁業資源的補充和可持續生產。在我國,近海漁業提供主要的海洋捕撈產量,是我國優質蛋白的重要來源。

  “除此之外,海洋還能為人類提供休閑場所,提供礦物、藥材等資源。海洋裡還有取之不盡的海洋化學和海洋能資源。”竇碩增表示,人們如果能持之以恒地重視海洋生態保護工作,合理開發使用海洋資源,浩瀚海洋會一直造福人類。<nextpage>

  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總體在改善

  竇碩增從事海洋生物資源與環境研究至今已有30年。他認為,這些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整體上在變好,這主要得益於公衆環保意識提高、政府整治海洋污染行為力度加大和相關科技研究的進步。

  今年6月,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副司長張志鋒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監測的沿海城市32個海水浴場水質總體處於優良水平。近年來,珊瑚礁、紅樹林、海草床等多個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得到顯著提高,全國近30%的近岸海域和37%的大陸岸綫均已納入生態保護紅綫管控範圍。

  《2021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近岸監測的24個典型海洋生態系統中,有6個呈健康狀態、18個呈亞健康狀態。張志鋒解釋稱,這一方面說明,我國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總體改善,2016年的監測評價結果顯示,還有2個典型海洋生態系統處於不健康狀態,到2018年降為1個,到2021年已基本消除“不健康”狀態;另一方面,監測的大部分典型海洋生態系統仍處於亞健康狀態, 說明“十四五”乃至今後一個時期,仍然需要持續加大海洋生態保護修複力度,不斷提升海洋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我認為,公衆環保意識提高,對於保護海洋以及地球生態環境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哪怕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垃圾分類、減少塑料購物袋使用這樣的小事,都是在參與宏觀生態系統保護工作了。”竇碩增說。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