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百年前街頭常見的消夏飲
http://www.CRNTT.com   2022-07-13 14:34:07


  中評社北京7月13日電/據澎湃新聞報道,夏日炎炎,“火爐”炙烤下的白天黑夜酷熱難耐。而今,我們可以從冰箱里取出工業化生產的冰淇淋、預制冰、碳酸飲料,來上一場舒坦的“冰火兩重天”體驗。不過對於百年前的市井百姓,夏天的清涼可不那麼容易。

  解暑茶水

  百年前的先民們在烈日灼燒下會“咣當咣當”灌下一肚子水。他們所愛的,不是寡淡的白開,而是各色解暑茶。

  暑天施茶是中國歷史久遠的慈善傳統。在近代上海的街邊,隨處可見大德善士捐助的公益茶攤。1923年《新醫人》半月刊介紹施茶的茶水一般是“茶末茶或是大麥湯”,都能起到一定的解暑提神效果。遺憾的是,近代上海施茶點、茶亭的衛生情況不甚理想。

  有送茶的,也有賣茶的。不過近代上海街頭的茶水販夫群體興起較晚,約莫是19、20世紀之交的事情。1901年,上海《同文消閑報》記載了一段見聞:“天來漸熱,行人口渴,故暑天有施茶之舉。昨道出勞合路,見貧孩二人,在就近設有茶具。凡車夫至此停駐,則餉以一碗,得錢一二文不等。是亦見所未見之事也”,可見此前施茶者多,賣茶水則是新起之業。

  那麼老上海的茶水販子怎麼出售茶水呢?1938年《新聞報》留有形象記述:“在路旁擺設茶攤,用一只鉛桶,幾只飯碗,一碗一碗地乘著,一碗的代價是銅元一枚。一般勞動階級在口渴無法的當兒,都向他們交易。”

  談及解暑茶,妙用草藥的廣式涼茶是當之無愧的“王者”。在百年前的上海,想來一杯廣式涼茶并非難事——大量粵籍移民早已將涼茶文化植入海派餐桌。

  1924年,上海《時事新報》刊出了一篇雜文《談涼茶》,文章寫道:“在武昌路和北四川路一帶,有幾片廣東食品店,它們有涼茶出售,廣東人多喜歡去喝幾杯”,其中就包括“解暑消熱的‘黃老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