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五大因素支撑 下半年經濟有望保持恢複態勢
http://www.CRNTT.com   2022-07-15 13:36:12


  中評社北京7月15日電/據央視新聞報道,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今天(7月15日)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淩輝介紹了2022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

  付淩輝說,上半年,受到國際環境複雜嚴峻以及國內疫情衝擊的影響,經濟增長受到一定影響。從全年來看,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二季度經濟保持正增長是非常不容易的。從下階段來看,目前全球經濟滯脹風險在上升,國內經濟恢複還存在很多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但是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隨著一攬子穩增長政策措施落地見效,經濟運行有望逐步改善。

  第一,大國經濟有韌性。疫情對經濟造成了較大衝擊,但是我國經濟規模依然可觀,長期積累的雄厚物質基礎和超大市場規模優勢明顯。上半年經濟總量達到56萬億元,其中工業增加值接近20萬億元,服務業增加值突破30萬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超過27萬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盡管有所下降,但仍然超過了21萬億元。這些都增加了我們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底氣和信心。

  第二,需求恢複有潛力。從投資來看,穩投資力度持續加大,專項債發行和使用加快,重大項目加快推進,基礎設施投資提速,投資對穩增長的關鍵作用有望增強。上半年,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7.1%,比1-5月份加快0.4個百分點。從先行指標看,上半年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同比增長22.9%,保持較快增長。從消費看,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向好,綫下消費場景漸次複蘇,加上促消費政策發力,消費有望繼續恢複。從外貿看,我國外貿進出口具有較強韌性,當前港口物流保通保暢繼續推進,長三角等地區進出口較快恢複,口岸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外貿保穩提質具有較好基礎。<nextpage>

  第三,生產回升有支撑。從工業看,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率先實現由負轉正,同比增長0.7%,6月份增速加快至3.9%。隨著企業複工複產加快推進,產業鏈供應鏈堵點卡點逐步打通,汽車、電子等重點行業帶動作用有望進一步增強。尤其是二季度疫情較重地區生產加快恢複,有助於支撑工業穩定增長。6月份,制造業PMI重回臨界點以上,其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升至55.2%,表明制造業企業信心不斷增強。從服務業看,隨著疫情防控形勢趨穩,6月份服務業生產由降轉升,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了1.3%,特別是接觸型、聚集型行業恢複勢頭比較明顯。隨著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複,服務業市場需求逐步回暖,企業信心恢複,服務業有望進一步改善。6月份,服務業PMI已經升至54.3%,重返擴張區間,其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達到61%,連續兩個月回升。從交通物流看,物流運輸逐步暢通,有助於支撑生產進一步恢複。6月份貨物周轉量同比增長5.7%,比上月加快2.3個百分點;物流業景氣指數為52.1%,比上月上升2.8個百分點。

  第四,創新發展增動力。近年來,我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有效促進新動能發展壯大。在疫情條件下,傳統產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延伸拓展,新產業新動能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對經濟發展的支撑作用不斷增強,有助於推動經濟持續恢複。二季度,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7%,快於規模以上工業增速5個百分點;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7.6%,高於GDP增速7.2個百分點。

  第五,宏觀政策有保障。二季度以來,面對經濟下行壓力,黨中央、國務院及時出台六方面33條穩增長政策措施,各地區各部門迅速行動、有效落實,6月份國務院進一步強化部署,要求加快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落地生效。從經濟運行近期情況來看,基礎設施投資明顯加快,汽車等大宗商品消費顯著回升,物流人流更加暢通,企業預期信心逐步改善,穩增長政策正在顯效發力。下階段,大規模留抵退稅、專項債發行使用、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等政策效應會繼續顯現,有助於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發展。

  總的看,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向好、政策效應顯現,我國經濟體量大、市場空間廣、發展韌性足、改革紅利多、治理能力強的優勢將進一步發揮,經濟有望保持恢複發展態勢。當然也要看到,外部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仍然較多,國內三重壓力猶存,穩定宏觀經濟大盤、推動經濟持續複蘇還要付出不懈努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