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歐元大跌,誰之過誰之禍
http://www.CRNTT.com   2022-07-17 06:55:00


  中評社北京7月17日電/近日,隨著美元指數不斷上揚,歐元兌美元一度觸及甚至跌破平價(即1歐元兌1美元)關口。向來強勢的歐元到底怎麼了?我們又該如何看待和應對國際金融體系劇烈動蕩帶來的風險?

  在筆者看來,歐元“跌跌不休”,主要是以下因素使然——

  其一,俄烏衝突全面推高歐洲物價,歐元區經濟滯脹風險上升。俄烏衝突爆發以來,歐盟多國對美國亦步亦趨,一方面持續拱火導致衝突得不到有效緩解,破壞了歐盟國家對地區戰略穩定和繁榮未來的預期;另一方面,歐盟跟進對俄羅斯進行多維度制裁,直接導致歐盟自身面臨能源、天然氣和農產品供給緊缺的困境。

  其二,美聯儲正在運用貨幣政策,將危機轉嫁歐盟。美國通過大幅加息等手段抑制本國嚴重的通脹形勢,使美元得以繼續扮演高收益安全避風港的角色,讓歐元、日元匯率承壓。在這種狀況下,同樣面臨高通脹難題的歐元陷入了相對被動的境地。不加息,如當前情況所示,歐盟面臨著資本外逃、貨幣貶值、債券違約等一系列的壓力;加息,歐盟本就脆弱的經濟復甦勢頭將會受到進一步遏制,部分歐元區成員國的債務風險將會進一步增加,更多的隱患將顯現出來。

  其三,風險叠加,歐洲長期疲軟的經濟難以承受。從宏觀經濟基本面來看,受俄烏衝突外溢的影響,能源價格上漲提升了歐洲工業的用能成本,同時嚴重影響家庭消費、抑制投資,進而降低歐盟經濟增速。經濟衰退和主權債務風險導致歐洲央行至今仍未開啟加息,令歐元不斷承受做空壓力。反過來,歐元匯率大跌將繼續抬升能源價格,輸入性通脹壓力等問題將加劇該地區衰退風險。然而,歐洲央行緊縮預期將加劇內部經濟與金融割裂,未來歐元區部分國家債務違約預期將影響市場對歐元的信心。

  美歐貨幣市場動蕩,其實也為我們提了醒。一方面,原材料和能源價格的上漲會波及整個產業鏈條上的每一個環節,造成物價的普遍上漲。因此,重視初級產品供給保障,事關我國經濟發展長遠布局。我們應著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特別是重視“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的國內大循環。與此同時,加強國際合作,進一步推進全球一體化市場,在發展和安全、開放和風險控制之間建立新的平衡。

  另一方面,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應對國際金融市場負面衝擊。隨著美元走強動力加大,人民幣匯率面臨著一定的貶值壓力,中國金融市場將受到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共振的影響。因此,中國貨幣政策要綜合把握國內經濟金融運行形勢,堅持“以我為主”,兼顧內外均衡。具體來說,總量上應當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加大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持力度,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價格上應當發揮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效能和指導作用,發揮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製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將存款利率下降效果傳導至貸款端,進一步推動金融機構降低實際貸款利率;結構上繼續用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突出金融支持重點領域,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國際金融市場劇烈動蕩,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風險與挑戰恐怕會接二連三。我們要吸取經驗教訓,進一步規避通脹風險,繼續保持穩健的貨幣政策及經濟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才能將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劉典(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高端智庫咨詢課題專家、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特聘副研究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