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經濟壓力下,歐洲寄望“中國藥方”
http://www.CRNTT.com   2022-07-20 15:42:25


  中評社北京7月20日電/據環球時報報導,“歐盟和中國討論貿易和金融”,路透社報導稱,時隔兩年多後,歐盟和中國19日將舉行貿易對話。雙方除討論全球能源和糧食危機等問題外,還將就歐盟各國特別關心的供應鏈、雙邊貿易和投資問題交流。通貨膨脹帶來的經濟壓力下,歐盟近來越來越看重對華貿易。

  不能搞對華“脫鈎”

  歐盟14日公布的聲明稱,俄烏衝突持續對歐盟經濟產生負面影響,歐盟通脹目前遠高於春季的預期。預計2022年歐元區和歐盟的通貨膨脹率將達到7.6%和8.3%的歷史高位。歐盟經濟將在2022年增長2.7%,在2023年增長1.5%。

  多個行業協會公布的數據也顯示悲觀情緒。歐洲汽車製造協會本周公布的6月歐盟汽車市場銷售數據顯示,歐盟6月汽車註冊量為88.6萬輛,同比減少15.4%,是自1996年6月份有記錄以來的銷量最低月份。其中,歐洲四大主要市場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德國跌幅達18.1%,意大利為15.0%,法國是14.2%,西班牙為7.8%。

  行業協會大多數把經濟困難的原因聚焦在三個方面:一是俄烏衝突引發的能源危機,二是持續的新冠肺炎疫情,三是供應鏈受阻。德國大眾汽車集團首席執行官迪斯近期接受德國《明鏡》周刊採訪時表示,若沒有與中國的業務往來,德國的通貨膨脹將進一步加劇,經濟增長和就業也會受到影響。他強調如果與中國“脫鈎”,德國的情況“看起來將完全不同”,經濟增長、繁榮和就業機會都會受到影響。

  這種觀點目前在歐洲經濟界和學術界越來越普遍。德國柏林歐中貿易顧問塞德勒爾18日對《環球時報》特約記者表示,最近一段時間歐洲媒體和政客不斷談起所謂“減少對中國依賴”的話題。但隨著歐洲通貨膨脹不斷惡化,歐洲也清楚加強與中國的貿易是解決問題的重要對策,作為全球經濟發動機的中國也的確具備條件。

  更需要中國製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