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促進消費潛力釋放與結構升級
http://www.CRNTT.com   2022-07-21 08:26:23


  中評社北京7月21日電/消費是經濟增長的基礎,是經濟的主拉動力。2012年至2021年(除2020年),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均超過50%,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

  經濟參考報發表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文章表示,今年3月下旬以來,受多種因素影響,消費面臨嚴峻挑戰,消費貢獻率下降,消費預期轉弱。分析宏觀經濟形勢,不能不關注消費;穩增長,不能不穩消費。面對復雜的困難局面,既需要加大投資力度,更需要拉動消費;既需要以政策“刺激”消費,更需要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釋放消費潛力,推動消費結構升級。

  消費預期

  文章提出,一、穩定消費預期

  消費預期轉弱是當前消費領域與宏觀經濟面臨的核心問題和突出矛盾。客觀來看,中國14億人的消費還有相當大的增長潛力。以中國在全球的人口與消費占比為例,2020年中國居民消費支出規模占全球比重為12.27%,同年中國人口占全球比重為18.17%,消費占比低於人口占比近6個百分點。如果中國消費占比能接近或者達到與人口占比相適應的水平,那將帶來可觀的新增消費空間。

  以穩消費預期改善投資預期。2021年中國民間固定投資增速為7%;今年上半年,民間固定投資(累計)增速下降到3.5%。從現實看,穩定市場主體預期的重要前提是穩消費預期、穩市場預期。

  以穩消費預期放大消費政策效果。以消費券為例,數據顯示,2020年通過支付寶發放的數字消費券杠杆率為8倍,線下消費券的杠杆率一般為2至3倍。今年各地均加大了消費券發放力度,充分發揮這些政策的效果,關鍵在於穩定消費預期,提振消費信心。

  二、推動結構性政策調整

  一是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增長。統籌經濟社會發展與疫情防控,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關鍵是要提升防控的精準性和科學性。

  二是優化穩消費的相關政策。例如,要提升消費券政策的精準度,加大消費券的人群定向設計;要充分利用數字經濟工具,推動線上線下聯動消費等。

  三是加大公共消費支出。加大公共消費力度有助於改善消費預期。要調整政府消費支出結構,將政府公共支出更多向公共消費傾斜,提高公共消費率。

  三、穩市場主體是關鍵

  首先,穩市場主體要有實招。有就業才有收入,有收入才有消費。改善消費預期,關鍵是穩市場主體和穩就業,形成消費預期改善的突破口。要將對企紓困的相關政策落到實處,形成實招,避免政策空轉。例如:將針對小規模納稅人的財稅支持政策繼續延長執行期並進一步擴大減免範圍。針對消費服務業中的小微企業、個體戶再出台專項稅費減免政策。關注政策執行過程中的實際效果,提升財稅政策惠及小微企業的廣泛性和有效性。

  其次,重點是穩中小企業。大力扶持就業吸納能力強的中小型服務業企業的發展,擴大就業容量;要支持通過創業帶動就業,支持個體經營發展;要規範發展新就業形態,健全靈活就業勞動用工和社會保障政策等。

  再次,完善靈活就業的制度保障。中國靈活就業人員規模已達2億。要保障其就業穩定性、收入穩定性及合法權益,需要明確受雇型靈活就業、自雇型就業和平台型靈活就業等非標準勞動關係的法律地位;明確新業態用工的勞動關係;優化靈活就業人員的參保和繳費方法。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