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謝展寰:北都區將採新保育模式
http://www.CRNTT.com   2022-07-22 17:37:41


  中評社香港7月22日電/據文匯報報導,要發展還是要保育?這在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眼中並非單選題。謝展寰昨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保育的最終目的是達到保護生物多樣性,特區政府希望根據這新概念,在“北部都會區”這個擁有豐富多樣性的生態環境中打造一個分層級的濕地保育區:中央地帶純自然保育,依次向外圍發展養殖業、商業性魚塘、生態旅遊等,“可以想像將來那個地方可以相當吸引,對面是現代化大都會深圳,這邊開始發展『北部都會區』,中間有個約2,000公頃的大型濕地保護區,世界上很少有一個這樣景色的地區。”他又表示,漁農自然護理署正研究擬定濕地範圍,原本預計後年年初完成,現計劃提速,爭取在明年年底完成,而整個計劃的實現料需十餘年。

  今屆特區政府架構重組後,環境局擴大了職能,改名為環境及生態局,負責包括推動生物多樣性等工作。“香港用禁止土地發展的方式做保育工作,我覺得這不是最好的保育方式。”謝展寰坦言,如果保育和發展兩者取其一,就會造成“雙輸”,而選擇保育而不發展,長遠土地會荒廢、魚塘變乾、生態會變差,“但如果只是發展,保育亦會做不好。”

  積極方式保育 比荒廢分散佳

  “成功的保育,重點在物種,而不是土地。”他指出,保育的最終目的是達到保護生物多樣性,讓物種愈來愈多,且生得更茂盛、健康、豐富,可透過積極保育的方式保育物種,“好的物種生存生活狀態的特點是要集中、有適當的管理的。”

  謝展寰說,特區政府有意將新的概念實踐在“北部都會區”:區內很多地方荒廢了,土地爛了、乾了、有的地方擺貨櫃等,“如果將這些地方集中,我們把荒廢的地方再做濕地,集中的連續的大濕地,物種處理是完全好過散開在不同地方。”

  為此,特區政府計劃在區內打造一個濕地保育區。保育區的保育會分幾個層級,中央地帶為純自然保育,人群出入要一定程度受限;連接中央地帶的濕地區域,計劃做魚塘發展養殖業;再向外可發展商業性魚塘;最外圍可以做有觀賞價值的生態旅遊等。

  “可以想像將來那個地方可以相當吸引,對面是現代化大都會深圳,這邊開始發展『北部都會區』,中間有個約2,000公頃的大型濕地保護區,世界上很少有一個如此的地區有這樣的景色,如此大型的積極保育濕地的計劃都少見,如果成功實行無論在保育、濕地漁農及生態旅遊都可以一併發展。”謝展寰表示。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