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本轮全球高通胀的表征、诱因与深层症结
http://www.CRNTT.com   2022-07-26 08:25:56


 
  症结:深层次供需矛盾

  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较多,但大致可分为供需两端:一方面,货币供应量过多带来需求增加;另一方面,成本上升、供给不足,结构失衡。当前,美联储加息、缩表,无非是想通过抑制需求来缓解通胀,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且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从根本上看,通货膨胀需要解決深层次的供需矛盾问题,供给侧在某种程度上更具有先导价值。

  综观近几年的通胀,大概都是因为供给侧出了问题。新冠疫情直接影响了供给,造成供给受阻甚至停摆。实施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为对冲危机促进疫后经济复苏起到了需求拉动作用。但如果供给链、产业链的可持续性能力受到重大冲击,意味著其修复的速度会明显滞后于现实需求,直接导致商品与服务涨价。随后,俄乌地缘冲突进一步加剧了疫情冲击下的全球供应市场的紧张局面,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已经反映在大宗商品价格中,不但上游原材料成本价格上涨,並经全球供应链向中下遊行业广泛传导,居民消费领域的能源、食品、房租等生产生活各个领域均快速走高,全球通胀压力上升。

  供给端的紧张既有短期冲击因素,也有长期的结构性问题。从短期看,新冠疫情既冲击了大宗商品的生产,也冲击了其供给链系统;从中长期看,強调应对气候变化和减碳,降低了传统能源产能,加码了供不应求情势,而全球贸易摩擦上行带来的关税上升,也相应抬高了进口商品价格;从深层因素看,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日益抬头,国际产业链供应链承压,降低了全球资源配置效率,尤其对那些出口大量依赖国外进口中间品的国家影响较大,造成贸易国家製造业订单积压和成本大幅增加,因此通胀潛伏已久,只是如今通过疫情影响以一种极端的方式爆发了出来。

  换言之,仅有疫情冲击不足以导致美国目前近乎失控的高通胀,疫情只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通胀失守的底层原因可能在於,美国政府力推“美国第一”、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政策,在破坏经济全球化规则的同时也侵蚀了低通胀的基础条件。而逆全球化、绿色和能源转型、地缘冲突等结构性因素,从多方面推升了货币与产业的深层次供需矛盾。

  警惕:全球经济陷入衰退

  各国央行为了对抗通胀不断加快加息步伐,或将引发全球经济衰退。因为货币供应增加与经济增长之间属于正相关关系,一旦货币政策收紧,将主要目标瞄准降低通货膨胀率,那么经济放缓是必然的。IMF对美国提前发出预警:7月12日,IMF将美国2022年和2023年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下调至2.3%和1%。这是今年6月以来IMF第二次下调美国经济增长预期,凸显美联储加息应对高通胀背景下美国经济增长前景恶化。

  美欧通胀压力快速形成和演变提示一个客观收敛现象:即美国和欧元区尽管是国际货币发行主体,在实行刺激政策时似乎是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然而刺激政策扩张还是会受到通胀压力上升的制约,经济规律仍会发生作用並迟早倒逼出合规律调整。

  在经济低迷期,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和资产价格起到了支撐作用,随著通胀水平攀升,各国央行都在收回这一做法而换之以货币紧缩,从而控制货币的流动性。由此会导致企业的融资变得困难,推高融资借贷成本,部分企业可能会因为无法融资而倒闭,失业率会上升,股市、楼市的资金来源也会被收紧,投资热度下降。

  美联储加息幅度和节奏均一再超预期,对全球资产定价造成深刻影响,美债、美股等风险资产价格迅速调整,人民币等新兴国家汇率也经历了一轮扰动。全球各国政府为了确保本国金融市场稳定,控制资金回流美国,不得不跟进加息,从而使得资金流量变小,支持实体企业以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因此而放缓,从而导致全球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

  美联储陡峭的加息与缩表既会造成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也可能造成未来美国的衰退以及当前部分金融脆弱性较強的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的危机,而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位震荡将会加剧全球通货膨胀水平。换言之,要警惕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为抵抗全球历史性高通胀,极度金融紧缩政策可能带来极端风险。当全球央行都把重点放在抑制通胀上时,无疑会给债务负担沉重的国家增加了压力,债务危机可能成为无法承受之重。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刘功润(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