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捱熱捱電費二選一 劏房天台屋住戶基層哀歌
http://www.CRNTT.com   2022-07-26 16:22:53


  中評社香港7月26日電/據香港文匯報報導,熱浪襲港,酷熱天氣警告持續生效11天,昨日天文台一度錄得35.8度高溫,低收入居民蝸居的劏房、天台屋等住所更猶如烤爐。炎熱難耐,居民卻無力支付昂貴的冷氣電費,唯有流連在社區會堂或商場內蹭冷氣。多名“有家歸不得”的避暑市民昨日對香港文匯報記者的描述,交織成基層哀歌。有長者連續幾晚在社區會堂留宿,“我哋只能瞓地鋪,瞓到周身痛,近日改為在會堂內的凳子上坐到天光。” 也有長者在商場游蕩至入夜,等家里人齊才開一兩小時冷氣幫助入睡。

  酷熱天氣警告持續生效,天文台下午在尖沙咀總部錄得35.8度,是今年第七日錄得超過35度,打破1884年以來的年度紀錄。

  民政事務總署早前將18間社區會堂改作“夜間臨時避暑中心”,開放予有需要人士留宿,日間這些會堂的公用地方也會供有需要人士逗留避暑。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中午前往石硤尾社區會堂查訪,當時市區氣溫達35度,記者進入會堂後發現場內的長凳幾乎被避暑的市民坐滿,話雖是避暑之用,但現場沒有冷氣開放,四面牆上的多部風扇則全數開啟,卻吹不散熱風。

  板間房老翁會堂過夜

  82歲的王伯坐在會堂內閉目養神,他原來已經連續幾天日夜在會堂內度過。王伯向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自己獨居於深水埗一間板間房內,酷熱天氣下板間房如火爐,“房間內沒有安裝冷氣機,我間房正對住太陽,被曬時起碼有40度,仲熱過喺條街,即使開兩把風扇都頂唔順,曬到皮膚幹曬發癢。”

  他表示,會堂內雖然沒有冷氣開放,但總比板間房涼快,而且他已是識途老馬,知悉會堂內哪個位置最涼爽。他向記者教路說,會堂的活動室有冷氣開放,他會坐近活動室“蹭冷氣”,“入去活動室的市民進出門時,都會有冷氣流出來。”

  基層市民為了生活練出的韌度,有時超出別人想象。王伯每日除了外出用餐,其餘時間都在石硤尾社區會堂度過。他表示會堂每晚會鋪設約20張地鋪睡墊,但因地鋪太薄、地面太硬,睡到“周身骨頭痛”,唯有改為坐在凳子上過夜,覺得反而更輕鬆,但要找張凳來“擺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