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傳展陳,讓革命文物更加深入人心
2021年,電視劇《覺醒年代》播出後,北大紅樓、李大釗故居、《新青年》編輯部舊址、北京魯迅博物館等迅速“出圈”,這成為北京革命文物及紀念地因優秀文藝作品而“走紅”的經典案例。同時,北京諸多革命紀念地利用新媒體平台推介革命文物,讓革命文物由特定的紀念館走向人民群眾尤其是走進青年人的視野。這也啟示我們,新媒體時代,北京革命文物及紀念地的宣傳,必須要與新媒體技術結合,與時代精神共振。
如何通過文藝創作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紅色基因傳承好,這是重要的時代之問。
近年來,尤其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北京市立足革命文物推出了一大批優秀文藝作品。比如話劇《香山之夜》在香山公園雙清別墅進行實景演出,讓革命文物以及其承載的紅色文化直擊人心。而電視劇《香山葉正紅》的熱播更是吸引了大批觀眾來到香山腳下的香山革命紀念館,通過進京“趕考”的吉普車、渡江戰役中的小木船、開國大典上威武的禮炮看見歷史,淨化心靈。
借助文藝創作以及互聯網技術,全景、動態呈現革命文物樣態與歷史,是增強革命文物吸引力與傳播力的有效途徑。北京市已有相當部分革命文物及紀念地管理單位設置新媒體宣傳平台,積極主動“發聲”,不斷輸出優質內容,加強革命文物的宣傳推廣。當然,這些還不夠,相關各方還需要不斷嘗試拓展人民群眾線下互動式體驗的空間,推廣參觀革命文物及紀念地的“打卡”、集章等活動,既有效宣傳革命文物背後的歷史和故事,也提升人民群眾的參與感、融入感和獲得感,以此吸引更多群體走進革命紀念地、走近革命文物,實現革命文物線上線下的宣傳互動,最終提高革命文物宣傳的實效性。同時還要圍繞黨和國家重要時間節點和重大戰略,舉辦系列展演展覽展示活動,讓鮮活生動的革命故事、有血有肉的英雄模範、催人奮進的偉大精神綻放文藝舞台、見諸筆端畫板、閃耀展覽展演、走進觀眾心裡。
(作者:林緒武,系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本文為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共產黨北京革命文物及紀念地的保護傳承利用體系研究”〔21JCA001〕階段性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