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中國人權道路反覆證明的一條基本經驗就是基於本國國情發展人權事業。人權是各國人民的共同理想,但每一國家的發展需求、所遇到的困難和挑戰並不一樣,特定的歷史和文化背景、經濟發展水平、社會狀況存在較大差異。沒有捷徑可走,沒有照抄照搬的可能。如果簡單模仿,因主客觀原因屈從別國壓力、把命運掌握在別人手中或者被別國幹涉內政、接受外國強加的價值觀或者政治經濟發展模式,很可能會帶來災難性後果。
中國共產黨最瞭解中國社會和中國人民,也深刻意識到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國家發展的根本目的。在黨的領導下,全過程人民民主不斷推進,民主、自由和人權獲得更加有效的保障。中國發展著力於解決老百姓的急難愁盼問題,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在保持經濟向穩向好增長的同時越來越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和可持續的發展。馬克思主義人權觀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使中國走出一條中國特色人權發展道路。
第四,生存權和發展權是首要的基本人權,當代中國人權觀體現了人權發展模式和經驗。生存是所有人權的基礎,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鑰匙。在1991年11月1日中國政府發布的首部人權白皮書中,生存權和發展權的首要地位即被確立,成為中國人權話語中的基本概念。它反映了在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人口大國發展人權面臨的根本挑戰和任務,揭示了實現人權發展的社會客觀規律。
西方國家簡單地就人權說人權,只講人權有無、好壞、貼標簽,不能立足實際、尊重特定國家和地區人民的需求、智慧和貢獻,不僅存在局限性,更不利於相關國家和地區人權狀況的改善和發展。在中國,生存權和發展權是動態發展的概念,體現了“人權保障沒有最好,祗有更好”的思想。中國以生存權、發展權為首要的基本人權,科學規劃,務實推進,逐漸在更新、更高、更廣泛的層次上推動人權事業全面發展。放眼世界,特別是欠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挑戰多、任務重,中國實現了按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評價的、從低人類發展水平向高人類發展水平國家地位的轉變,提供了發展中國家有效實現發展、促進人權的範例。
第五,依法保障人權,是當代中國人權觀的核心要義和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內容。現代社會強調法治,它是人類社會治理的基本經驗。法治興則國興。中國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憲法和法律體系已經形成,並且不斷完善。從“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進黨章和憲法,到民法典的制定,再到司法體制改革不斷取得突破,“陽光司法”、互聯網司法、公益訴訟、平安中國建設、打黑除惡等等,中國努力實現法治的全面發展。良法善治,不斷加強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為發展保駕護航,為人權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並引領方向。德治與法治的有機結合,社會和諧的傳統追求和調解等解決民間糾紛的傳統做法,也在法治中國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