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30日電/據環球時報報道,香港媒體將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定義為中國的“下一個大手筆”。但在亞洲以外,鮮有人知道其真正意義。
大灣區是全球經濟賽場上最引人注目的規劃之一,是中國努力成為科技強國行動的一部分。中國計劃將該地區變成增長和創新的新引擎,使當地GDP在不到20年內達到德國的規模,并為6G、人工智能、金融科技、智慧城市、機器人和生物技術等先進行業設定標准。
這是中國成功故事政策的延續。深圳是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為全國其他類似試驗樹立典範,并創造中國經濟奇跡。在改革開放40年後,中國再次押注香港-深圳-廣州之間的聯系,以推動自己進入下一個發展階段,成為一個完全發達的經濟體。為此,大灣區力爭同時實現幾個關鍵目標。一方面,如今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人口迅速老齡化,這是一個危險的局面。中國很清楚這一點,并嘗試通過促進高附加值產業發展和推進海外項目來避免該狀況。另一方面,港澳進一步融入華南地區能重新詮釋二者與中國內地的關系。完全實現該願景將有望徹底改變該地區面貌。
大灣區規劃涉及促進許多領域的整合:基礎設施、立法、稅收、工作許可、公司設立和證券交易互通等。在基礎設施方面,關鍵目標是實現“1小時生活圈”。其中,一些主要項目已經完成,港珠澳大橋和廣深港高鐵都是標志性例證。金融服務是又一個重點發展領域。去年末,中國人民銀行與香港金管局簽署備忘錄,提供一站式平台,允許金融機構和科技公司在香港和內地開展試點項目。促進創業和STEM教育(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是另一個支柱,尤其是在年輕人中。一些最引人注目的未來發展涉及與創新有關的項目,例如,將由港深兩地有關部門共同管理的“落馬洲河套地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等。
中國很可能成功地將大灣區變成一個更協調的整體,并在此過程中刺激增長和創新。顯然,該規劃將對全球經濟格局產生顯著影響,并在中國的21世紀總體戰略中扮演關鍵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