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奶粉價升不停 同品牌貴一半
http://www.CRNTT.com   2022-08-01 10:16:36


  中評社香港8月1日電/據香港文匯報報道,美國近期爆發數十年以來最嚴重的「奶粉荒」,疫情打亂全球供應鏈,嬰幼兒配方奶粉「一罐難求」,售價大漲。香港方面雖然供應穩定,但也現加風,消委會比較今年4月和5月嬰兒奶粉平均價格,發現「健與美連鎖店」單月加幅遠拋離超市和藥房,該店出售的12款奶粉其間加價高達14.5%。部分型號的奶粉,同一品牌在不同零售點,平均價格最多相差50.7%。不論是1至4號的嬰兒奶粉,藥房訂價總體比超市及「健與美店」為低,同一牌子隨時便宜80多元。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提醒父母買奶粉時不應只揀單一渠道,若想「慳到盡」,要貨比三家,每月慳到的錢足以買到一罐奶粉。

  為了解香港的奶粉市場情況,消委會早前派員到全港14間實體店記錄奶粉售價,包括6間超市,兩間健與美連鎖店及6間藥房,經調查後發現奶粉價格有攀升趨勢,供初生至6個月大嬰兒食用的「1號」奶粉,每罐平均價格最高,去年1月至今年5月的超市平均售價介乎300至326元;供1歲或以上兒童食用的「4號」奶粉,售價較低,介乎210至235元。

  「1號」奶粉13年加價58%

  「1號」奶粉價格過去13年均是有升無跌,據消委會資料顯示,部分品牌由2009年只售每罐195至245元,一直攀升至去年的每罐299至326元不等,最高加幅達58%。對於育有初生嬰兒的家庭而言,「奶粉錢」不輕,但消委會的調查同時顯示,同一品牌在不同銷售點出售,價格差距甚大。

  以「1號」及「2號」奶粉在今年5月的平均價格為例,即使是同一品牌,放在不同銷售點時,每罐售價分別為222.3元及335元,差距高達50.7%。以品牌C的「1號」奶粉為例,在超市售價為326元,但在藥房只售245元,假設每月消耗3罐,前者開支978元,後者只需735元,相差243元,意味消費者如果懂得貨比三家,慳到的「奶粉錢」足夠買多一罐奶粉。

  消委會進一步比較今年4月及5月合共33款不同奶粉的平均價格,發現「健與美店」的單月升幅比超市和藥房還要高。當中有12款在「健與美店」出售的奶粉均錄得3.5%至14.5%升幅,而在超市出售的,則僅10款其間加價,加幅由0.1%至10.2%。與此同時,在5月的比對調查中,「健與美店」有6款貨品的平均價格比超市為高,另有7款貨品的平均價格與超市相同。

  調查同時比對「2號」、「3號」及「4號」嬰兒奶粉的售價,發現它們於超市、「健與美店」的平均價格相若,藥房訂價卻明顯較低。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建議精明的父母買奶粉時,要懂得格價,不要「買開嗰間就嗰間」。對於為何藥房的奶粉售價普遍較超市及「健與美店」便宜,黃鳳嫺認為不同銷售商的定價策略各有不同,不排除藥房採取薄利多銷策略,寧願賺少些、賣多些。

  消委會倡增行貨識別標誌

  針對不少父母擔心買到水貨奶粉甚至假貨,消委會曾派員瀏覽主要奶粉品牌的網站,發現未有提供分辨產品真偽的資訊,促請奶粉商提高資訊透明度,協助消費者分辨行貨及水貨。為此,該會建議所有奶粉品牌網站全面提供零售銷售點資訊,增加消費者購買正貨的信心。

  港九藥房總商會有限公司理事長林偉文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疫情之下,香港與內地尚未恢復正常通關,不再出現以往內地民眾來港搶購奶粉現象。現時奶粉多數供應予本地人,需求大減下,供應量也變得十分充足,「可以用水浸來形容!」供多於求下,來貨價穩定,藥房做「街坊生意」固然不會加價「趕客」。

  基層家庭盼派「奶粉券」

  奶粉價格有加無減,令不少基層家庭百上加斤。家住深水埗的黎太育有一名快將兩歲的女兒,現時食用「3號」奶粉,每月一罐300元的奶粉。驟聽只是數百元的開支,但連同買尿片錢,每月育兒開支已近1,000元。她沒有工作,只靠丈夫做文職每月賺取3萬元支付全家開支。

  雖然不用供樓,但她與父母同住,每月需付8,000至10,000元家用,扣除生活費後,所剩無幾。為慳錢,平日買奶粉時會到藥房格價,「之前曾試過去超市及健與美連鎖店買,覺得會買到正貨,有信心保證,不過後來還是感到價錢太貴,轉返去藥房買。」

  早前政府發出消費券,慳家的黎太全數用來購買生活用品、奶粉及尿片,根本沒有用在自己身上,她希望政府能向基層發放「奶粉券」,協助紓困。

  不約而同選藥房棄超市

  家住大角咀的馬太有2名子女,細女只有4個月大,現時飲用「1號」奶粉,每罐250元,每月單是奶粉開支便需1,000元,一家四口靠月入2萬元的丈夫養活,每月開支只是「掹掹緊」。不過為了女兒的健康著想,馬太不會因為貪平而貿然轉奶粉:「如果貪平轉牌子但阿女唔肯食,都係嘥錢,寧願去藥房入貨,價錢會比在超市買較平。」

  奶粉牌子花多眼亂,馬太揀得精明,會留意產地。至於營養成分,她坦言不太懂:「會睇下有沒有DHA(腦黃金)之類,不過到底係咪真係對BB好,真係唔多識。」

  消委會:奶粉最貴≠最好

  揀奶粉學問多,在網上的「媽媽群」內,不時有母親肉緊地討論奶粉與腸胃的關係、奶粉不同營養素的作用、食哪款奶粉健康啲,以及哪款奶粉的營養較全面等,迷思一大堆。不時有父母誤以為名牌嬰兒奶粉的營養成分一定高啲,子女吃了會健康些。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指出,奶粉品牌與奶粉營養成分的高低沒有必然關係,直言有些廣告予人的感覺看似好些,不過,「最貴的奶粉並不等於最好的奶粉。」

  在現行法例下,嬰兒配方奶粉只要符合食品法典委員會的標準,含有能量及33種營養素,而其能量值及該等營養素是符合規例指定的水平範圍便合法、達標。黃鳳嫺續指,消委會早前公布嬰兒配方奶粉的測試結果,顯示樣本的能量及33種營養素含量存有差異,但全部均符合標準,故大部分奶粉樣本在整體安全、品質和營養成分的差異不大。

  營養需均衡 不宜偏重

  她重申,奶粉的營養成分並非愈多愈好,最緊要是足夠,且嬰兒的營養攝取量要均衡,「不要因為覺得某種營養成分特別好而偏重某一面,甚至食多些,有時過度攝取某些營養,反而害了個BB。」她進一步解釋,嬰兒器官未成熟,側重某成分反而弄巧成拙,「初生嬰兒的內臟尤其是肝、腎是特別脆弱,如果這些器官未成熟,但又過度攝取某種營養時,其實對腎臟不太好,可以產生嚴重後果,如脫水、肚屙、肝臟或腦部受損等。」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