輾轉反側,夜不能寐。
一天上班路上,他無意間觀察到一只毛毛蟲攀附在路邊綠植的莖秆上,蠕動著向上爬行。靈感就在此時意外迸發:“毛毛蟲的腳這麼小,可它能將自己碩大的身軀緊緊附著在植物上。為什麼?因為它的腳足够多。或許可以增加探針的密度,去實現連接!”
幾番嘗試後,磁珠與芯片連接問題終於得到解決。2018年,遺傳性耳聾診斷芯片系統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021年11月,全國接受了遺傳性耳聾基因篩查的新生兒突破500萬人,直接避免了受檢者及家庭成員13萬多人因使用藥物不當致聾。
當前,我國生物芯片技術的應用已走進醫療領域,尤其是在遺傳性耳聾篩查、檢測和醫療幹預等方面,領先世界許多國家及地區。浸透著“芯青年”汗水與匠心的芯片,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希望。
“當患兒的父母緊握著我的手時,我感受到愛、希望和溫暖,這不就是科學的意義所在嗎?”張冠斌說。
從追趕到開創,相信自己、相信“中國芯”
“小夥子,外面什麼天氣啊?”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的走廊裡,站滿了等候研究生面試的學生,一位中年人突然走來問了陳雲霽這樣一句話,把一心准備面試的他給“問蒙了”。回了回神,才回答“是晴天”。
“下一位,陳雲霽。”他推開考場的大門,卻發現這位中年人坐在了面試官席上。原來,這就是國產芯片領域的專家胡偉武教授,陳雲霽後來的導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