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2日電/據法治網報道,盲盒不該成為法治“盲區”。“老師,你覺不覺得考試就像抽盲盒?你永遠不知道這次會考多少分!”
聽到班上的學生對自己如是說,河北省任丘市人大代表、該市麻家塢學區二村教學點教師郭祉祺微微一笑,仔細一想又發覺不對:學習靠的是努力和付出,考試成績憑借的是實力而絕非運氣,怎麼能像抽盲盒呢?
“對於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尤其是低齡幼兒來說,充斥大量‘三無’產品的盲盒不僅會影響他們的身體健康,而且這種消費習慣會導致他們形成不正確的價值觀,這是非常危險的。”對於盲盒帶給未成年人的危害,郭祉祺開始更深層次的思考。
前不久,郭祉祺參加了任丘市人民檢察院召開的“規範盲盒市場 保護未成年人權益”公益訴訟公開聽證會。她欣喜地看到,當地檢察機關充分發揮公益訴訟職能,督促相關行政單位依法履職盡責,進一步規範盲盒市場,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
盲盒銷售市場存在諸多亂象
盲盒因其隨機性和趣味性,近年來深受年輕消費者尤其是未成年人的追捧。在“萬物皆可盲盒”的風潮下,生產銷售者抓住了消費者追求刺激和驚喜的心理,將裝有食品、文具、玩偶等各種小商品的盲盒、盲袋推向市場。
郭祉祺在教學工作中發現,不知從何時開始,班上的不少學生開始沉迷於抽盲盒,而這在當地未成年人群體中并不鮮見,他們反複購買盲盒,只為抽到所謂的“驚喜限量款”,享受著拆盲盒過程中的好奇感和刺激感。
據了解,使未成年人熱衷於購買盲盒的主導原因,除了對盲盒產品的驚喜感外,還有同學、朋友之間的社交需求。一些未成年人會出於同學間的討論交流而開始購買盲盒,并會因抽到“隱藏款”“熱門款”產品而成為同學羨慕的對象,從而獲得心理上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