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經濟日報:跨境資金統籌使用節成本
http://www.CRNTT.com   2022-08-05 11:04:52


  中評社北京8月5日電/據經濟日報報導,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迎來擴圍升級。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決定,在上海、廣東、陝西、北京、浙江、深圳、青島、寧波等地開展第二批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進一步優化管理政策,便利跨國公司企業跨境資金統籌使用。

  近年來,人民銀行、外匯局積極支持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不斷便利跨國公司跨境資金運用。2021年3月,首批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業務試點在北京、深圳開展。試點以來,跨境資金集中運營業務辦理規模合計近500億美元,顯著提升了跨國公司本外幣跨境資金統籌使用效率,有效降低了企業匯兌風險及財務成本,以高水平的資金管理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試點政策擴圍升級

  “這次試點擴圍是在深入瞭解企業需求後推動的。”外匯局有關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與第一批試點政策相比,此次試點政策內容主要包括:一是增加試點地區和企業數量,進一步擴大了政策覆蓋面;二是允許跨國公司在境內辦理境外成員企業本外幣集中收付業務;三是進一步便利跨國公司以人民幣開展跨境收支業務,積極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具體來看,最新試點適度提高了外債、境外放款額度;允許主辦企業結匯資金直接進入人民幣國內資金主賬戶;給予企業一定自主購匯額度,允許企業在額度內提前購匯,購匯所得外幣資金可進入國內資金主賬戶;允許主辦企業通過國內資金主賬戶辦理境外成員企業與境外主體間本外幣集中收付業務,該業務占用主辦企業經備案的外債集中額度等。

  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是對原有本外幣資金池政策的整合升級,綜合了兩個資金池政策優勢,在適度提高准入門檻的同時釋放更大的政策紅利。“提高業務准入門檻的主要考慮是對信用等級較高、國際收支規模較大、運營規範的大型跨國公司企業集團,在有效防控風險的基礎上給予更為優惠的便利化措施。”上述負責人說。

  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業務將給跨國公司帶來哪些“實惠”?業內人士認為,該業務能夠切實降低企業的資金運營成本。一方面,試點進一步便利了跨國公司企業集團內部資金的結匯、劃轉和使用,降低了集團內部資金調配成本。另一方面,實現一定額度內意願購匯,給予了跨國公司更大的自主性,便於其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和需求,更為靈活地管理匯率風險、降低匯兌成本。
<nextpage>
  “這是中國穩步推動資本項目開放、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的又一重要舉措,更是對跨國公司實實在在的政策紅利。”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表示,試點進一步便利跨國公司集團跨境資金統籌使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可以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全球範圍內統籌配置資源,將有助於提高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水平,也是構建國際化營商環境的重要體現。

  “過去,中資企業對資金調配需求更強,外資企業更加青睞資金集中收付。”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跨境資金集中運營本外幣一體化管理將拉平本外幣政策差異,有效集中監管資源,節約監管成本,便利跨國公司資金集中高效運營。

  在業內人士看來,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既能夠在宏觀審慎原則下滿足企業正常經營的資本項目跨境收支,又為成員企業的資金流動提供了可行路徑,對於推動跨國公司貿易投融資便利化,服務實體經濟高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從企業需求出發

  截至目前,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業務試點已開展一年有餘,從企業需求出發是試點政策一直堅持的“落點”。2021年3月,為支持超大型跨國公司企業在全球範圍內配置資源並優化運作,外匯局會同人民銀行共同研究形成該業務試點方案,對超大型跨國公司跨境資金集中運營進一步優化管理、簡化手續,在雙向宏觀審慎管理、境內資金劃轉、意願購匯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化支持。該試點首先在北京、深圳兩地,各選取5家信用等級較高的大型跨國公司企業落地實施。

  事實上,早在首次試點啟動當日,部分企業已經完成備案並開展業務。例如,中化集團在試點業務備案完成當日快速辦理了首筆外幣外債借入業務,金額1000萬美元,並將該筆外幣外債資金直接下撥至境內成員企業外幣賬戶結匯使用;中糧集團、通用技術集團和航空工業集團也於完成備案當日辦理了跨境本外幣集中收付、人民幣境外放款以及意願購匯等業務,實現了業務種類全覆蓋、全落地。
<nextpage>
  首批試點企業之一的深圳傳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傳音集團”)是一家成立於2013年的民營企業。該公司主要從事以手機為核心的智能終端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和品牌運營,產品100%外銷,銷售區域主要集中在非洲、南亞、東南亞、中東和南美等新興市場國家。

  2021年3月起,傳音集團通過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辦理經常項目集中收付。在其有關業務負責人看來,獲批試點提高了企業資金周轉效率,節約財務運行成本。“上線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後,通過政策和賬戶整合升級,集團內各家企業無須開設不同的賬戶,境內資金劃轉無須通過委托貸款框架,進一步便利了資金歸集和調撥。”他解釋,在額度內可根據企業需要隨時進行資金調撥,批覆內的子公司業務均通過資金池進行集中結算,結算效率明顯提升,同時也減少了財務人員大量的手工操作,有效降低人力成本。

  數據顯示,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業務試點政策切實起到了服務實體經濟作用。截至2022年3月末,北京、深圳10家試點跨國公司辦理跨境資金集中運營業務金額合計近500億美元,節約財務成本約9000萬元人民幣。下一步,人民銀行、外匯局將繼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持續推進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著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支持涉外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全流程防範風險

  擴大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是金融管理部門一系列改革開放和助企紓困舉措的延續。這些舉措還包括:在全國推廣優質企業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政策,提升跨境貿易新業態結算便利性;拓寬高新技術和“專精特新”企業跨境融資渠道,拓展跨境金融服務平台應用場景,便利境外投資者投資境內債券市場;積極服務企業管理匯率風險,多措並舉降低企業避險保值成本;在部分地區開展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等。

  近日,人民銀行召開2022年下半年工作會議,在深化金融市場改革方面繼續要求“穩步推進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工作”,並“加強預期管理和跨境資金流動宏觀審慎管理。”

  在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業務項下如何防範跨境資金流動的風險?記者瞭解到,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業務項下,對試點企業實現了全流程防範跨境資金流動風險,具體措施貫穿事前、事中和事後各個環節。
<nextpage>
  具體來看,外匯局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稱,一是實行雙向宏觀審慎管理。區分跨境融通資金性質(外債/境外放款)進行管理,同時按照宏觀審慎管理思路,根據國際收支形勢變化合理設定外債和境外放款集中額度上限,並可在必要時進行逆周期調整。

  二是保留登記管理抓手並堅持交易留痕。為瞭解企業實際業務全貌、實施有效監測、保留管理抓手並最大程度便利企業,外匯局在為跨國公司辦理備案時,為其辦理一次性外債和境外放款登記,並通過關聯國際收支申報數據采集跨境資金流動信息。

  三是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建立資金池業務風險評估工作機制,強化對資金池業務的非現場監測與現場核查、檢查,並定期或不定期進行風險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和具體情節,對風險較高的跨國公司和合作銀行進行約談、發放風險提示函、通報批評或要求其限期整改。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