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歐洲的今夏,為何這麼難?
http://www.CRNTT.com   2022-08-07 17:04:02


  中評社北京8月7日電/據新京報報道,當地時間8月5日,法國政府啓動了一個跨部門的危機應對小組,以協調各方力量共同應對“歷史性”的幹旱危機。法國總理辦公室在一份聲明中稱,該國正面臨著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幹旱。

  2022年夏天還遠未結束,然而,歐洲已經歷了數波極端熱浪,多國創下破紀錄的高溫,英國更是首次發布了40℃高溫紅色預警。如今,熱浪仍未遠去、野火猶在肆虐,幹旱已開始影響社會生活的多個方面。

  法國并非唯一一個遭受幹旱的歐洲國家。歐洲新聞網報道稱,由於持續的高溫和偏低的降雨量,許多歐洲國家都正在經歷著歷史性的幹旱。一些國家已開始限制民衆用水,多國航運、農業都受到影響。許多人擔憂,今年的幹旱或將導致農作物減產,這將惡化因俄烏衝突引發的糧食危機。

  法國上百個市鎮缺少飲用水

  “此次幹旱是我們國家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未來兩周內幹旱情況還將持續,甚至有可能惡化。”法國總理伊麗莎白·博爾內辦公室8月5日發布聲明稱。

  幹旱已影響到法國社會多個層面。據法新社8月5日報道,法國生態轉型部部長克裡斯托弗·貝舒在到訪該國東南部地區時表示,法國全境超過100個市鎮的管道中已經沒有飲用水,這些市鎮需要靠水罐車進行供水。

  面對持續的幹旱,法國本土96個省中的93個頒布了限制用水的命令,其中66個省發布了最高級別幹旱警報。法國首都巴黎處於第一級幹旱警報中,該市采取了許多措施限制用水,包括僅可以在夜間澆灌公園。

  除此之外,法新社報道稱,法國電力集團(EDF)不得不減少幾個核電廠的電力輸出,因為河水溫度太高,無法為反應堆提供必要的冷卻。<nextpage>

  “我們目前經歷的異常幹旱正在剝奪許多市鎮的用水,它對於我們的農民、我們的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而言是個悲劇。”博爾內辦公室在聲明中表示。

  法國今年夏天多次迎來極端高溫天氣。7月18日,該國迎來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天,平均最高溫達到37.6℃,多地絕對最高溫突破40℃。進入8月,法國迎來自6月以來的第三波熱浪,8月3日的溫度達到了40℃。

  與此同時,法國氣象局(Meteo-France)8月2日發布的月度氣象報告指出,2022年7月是法國有記錄以來“最幹燥的一個7月”,也是有記錄以來第二幹旱的月份。據統計,今年7月法國累計降雨量僅為9.7毫米,比往常低了大約84%。

  低降水量碰上持續的高溫,法國迎來最嚴重的一場幹旱。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許多人擔憂,蔓延法國本土的幹旱將導致作物減產,從而惡化因為俄烏衝突而引發的糧食危機。法國農業部此前預計,今年的玉米產量將比去年低18.5%。

  歐洲多國面臨罕見幹旱

  就如此前肆虐歐洲大陸的野火一般,幹旱影響的也不僅僅是法國,許多歐洲國家都發布了嚴重幹旱預警。

  西班牙正面臨著歷史性幹旱。西班牙生態轉型部8月2日數據顯示,該國水庫儲水量為40.4%,比往年同期平均水平少了接近20個百分點。

  面對缺水危機,西班牙巴塞羅那、馬拉加、韋爾瓦等省份已經開始采取限制用水的措施,包括減少夜間供水、限制每個家庭的人均用水量、禁止海灘淋浴和洗車、澆灌花園等。<nextpage>

  值得關注的是,西班牙也正在經歷第三波熱浪。8月3日,西班牙再次發布高溫警報,南部多個省份氣溫將超過40℃。該國氣象局此前警告稱,西班牙8月、9月、10月或將比往常更熱、更幹燥。

  荷蘭政府8月3日正式宣布進入“缺水”狀態,這意味著對水的需求超過通過雨水和河流獲得的水量。荷蘭三分之一的領土位於海平面以下,這使得其在氣候變化的影響面前尤為脆弱。

  據《荷蘭時報》報道,荷蘭基礎設施和水資源管理部8月3日表示,由於持續的幹旱,該國自7月中旬就面臨水資源短缺的危機。目前,幹旱主要影響農業和航運,但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會“影響社會利益”。不過,荷蘭的飲用水目前并未受到影響。

  在意大利,該國7月初就面臨嚴重幹旱,北部五個大區進入幹旱緊急狀態。據歐洲新聞網報道,這是意大利近70年來最嚴重的一次幹旱危機。進入8月份,意大利的旱情仍未得到明顯緩和。8月4日,意大利總理德拉基宣布了一項170億歐元的援助方案,用於應對高漲的通貨膨脹和持續的幹旱危機。

  英國氣象局8月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7月是英格蘭南部地區有記錄以來最幹燥的一個月。從全國範圍內來看,7月的降雨量僅是平均降雨量的56%,是自199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據報道,幾家供水公司已經宣布了影響數百萬人的限制用水措施。

  據法新社報道,早在7月中旬,歐盟發布的一項報告就顯示,大約一半的歐盟地區都面臨著幹旱預警,嚴重的幹旱正在“不斷擴大和惡化”,而幹旱或將導致法國、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羅馬尼亞等國作物減產。此外,水資源短缺已影響到歐盟大約11%的人口。<nextpage>

  “目前歐洲這場曠日持久的高溫幹旱的影響已經涉及多個領域,呈現出複合性和級聯性。”綠色和平氣候風險項目負責人劉君言稱,高溫幹旱首先影響的是水資源供給,而蓄水量和地表徑流的減少也進一步影響了水電供給。其次,由於土壤含水量大大降低,農業生產和生態系統也受到嚴重影響。歐盟上周已發出呼籲,要求成員國重複利用城市廢水用於農業澆灌。

  據《金融時報》報道,歐盟方面去年估計,幹旱每年給歐盟造成的損失達到90億歐元。若是全球升溫達到3℃,這一數字將飈升至400億歐元。目前,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時代已至少上升了1.1℃。

  考慮到氣候變化,仍屬罕見

  “2022年夏季,歐洲經歷了破紀錄的高溫熱浪和幹旱。大氣環流異常是導致這次高溫幹旱事件的直接原因,但揭開這一表層原因,我們可以看到,氣候變化才是這一系列極端災害事件的根本原因。”劉君言對新京報記者表示。

  今年夏天,幾乎整個歐洲大地都處於高溫炙烤之下。從5月份開始,歐洲多國開始出現創紀錄的高溫。到7月份,歐洲已經歷多波極端熱浪,多國創下了超40℃的高溫紀錄。

  高溫熱浪之下,歐洲爆發了嚴重的野火。據歐盟哥白尼氣候服務局數據,7月中旬,歐洲野火蔓延的區域就已經超過了2021年全年。截至當地時間8月4日,歐洲野火肆虐的土地達到了64.8萬公頃。劉君言指出,目前歐洲野火造成的燒毀面積已經遠遠超過歷史平均水平,今年有可能成為歐洲歷史上植被損失最為慘重的一年。

  與此同時,由於高溫熱浪提前到來且持續良久,以及冬春交際季節降水量偏少,歐洲面臨著嚴重的幹旱危機。<nextpage>

  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加拿大環境與氣候變化部高級科學家張學斌對新京報記者解釋稱,對南歐地區而言,夏季本就降水少、溫度高,在當前罕見的高溫熱浪之下,野火、幹旱自然也就更加頻繁且嚴重。

  “從IPCC(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報告來看,極端幹旱已經影響到全球各個地區,其中地中海地區和非洲西南部地區的影響尤為嚴重。”張學斌表示。他是2021年8月發布的IPCC第六次氣候變化評估報告的主要作者之一。

  事實上,對於歐洲今年夏天一系列的極端事件,張學斌認為,即使是在當前的全球升溫背景下,也顯得相當罕見。“英國百年一遇的40℃高溫,歐洲大陸的熱浪、野火、幹旱,氣候變化無疑都是最大的推手。但是,考慮到氣候變化這個影響因素,歐洲今夏這些極端天氣事件的嚴重程度也顯得不太尋常。”張學斌稱,此外還需關注的是,歐洲今夏的高溫天氣提前,且持續時間更長。

  不過,大部分科學家都認可的一點是,氣候變化正在導致全球各類極端天氣事件變得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嚴重。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土地氣候動力學教授 Sonia Seneviratne對《金融時報》表示,在沒有人為引發的氣候變化影響時每10年出現一次的極端高溫天氣,如今發生的頻率為每10年三次。

  劉君言則認為,歐洲今年夏季的高溫幹旱反映了氣候風險最為緊急的兩個方面。一是極端氣候事件已成為威脅人類的新常態,對於還沒有為這樣的風險做好准備的區域來說,危機已迫在眉睫;二是氣候變化和社會經濟、生態系統之間的相互影響關系成為新的風險形成的基礎,人類將面對更加複雜的挑戰。

  面對這一挑戰,張學斌認為,我們一方面要加速減排、遏制升溫幅度和速度,另一方面也要學會適應氣候變化,二者都必不可少。他解釋說,即使國際社會立即達到零排放,過往排放導致的滯後效應仍會推動升溫,極端天氣事件的發生也不可避免,因此適應變化很重要。從另一方面來說,適應是有限度的,極端天氣事件嚴重到一定程度人類也無法適應,因此長期來看,通過減排遏制升溫非常必要。<nextpage>

  “歐洲今年夏天的情況雖說罕見,但我們通過研究知道,這早晚都會發生。目前仍需警惕的是,未來類似高溫、幹旱這些極端天氣事件發生的頻率會更加頻繁,程度會更加劇烈。”張學斌強調。

  在又一次迎來高溫熱浪的法國,能源轉型部長阿涅絲·帕尼耶-呂納謝8月3日在接受法媒采訪時稱,“2022年可能是未來幾年中最涼爽的一年。”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