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11日電/據中國網報道,7月,中國進出口總值達到3.81萬億元,約合5646.6億美元,按人民幣和美元計價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6.6%和11%。從貿易額看,7月的中國進出口額創下新高,彰顯出中國經濟的實力和活力。
國際貿易在近年來表現不穩定。一方面,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地緣政治衝突、通貨膨脹等不確定因素影響,外部需求始終不穩,尚未進入疫情後的穩定複蘇期,致使供給端持續承壓,在擴大產能的決策上更為謹慎。另一方面,中國經濟的穩定複蘇,在應對內外部壓力下保持的旺盛活力,又給各國企業提供了更強的信心,也為國際貿易帶來了強有力的保障。
市場發揮其“看不見的手”的作用,引導各國企業開展對華貿易,逐漸形成圍繞中國的更為強韌的供應鏈網絡。近幾個月以來,企業參與國際貿易的態度更為積極。前7個月,中國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達到52.6萬家,同比增加5.8%。更多的企業以實際行動參與國際貿易,開拓業務市場并獲得更為穩定和可持續的發展環境。
在中國的貿易夥伴中,東盟、歐盟和美國是主要的三方。前7個月,與上述三方的貿易額分別占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15.0%、13.7%和12.4%,合計占比達到41.1%。而前7個月,中國與三方的進出口分別增長13.2%、8.9%和11.8%,除歐盟略低於中國對外貿易整體增速之外,東盟和美國均形成了對中國對外貿易增長的有效支撑。中國與主要貿易夥伴間的貿易增長既是雙邊經貿互補性的重要體現,又通過各自相對較大的經濟體量和長期合作的相互信任關系,為各方比較優勢的發揮創造了條件。
對於體量較大的經濟體而言,在相對穩定的環境和較為確定的規則基礎上開展國際貿易,將能够減少發展不平衡乃至失速的風險,有利於穩定全球貿易網絡。以中美雙邊貿易為例,前7個月,中美貿易總值為2.93萬億元,同比增長11.8%。其中,中國對美國出口2.25萬億元,同比增幅高達15.1%。即便拜登政府仍未能如其承諾取消特朗普時期加征的對華商品關稅,中國對美出口仍基本保持穩定增長的態勢,大量質優價廉的中國商品滿足了美國消費者的需求,也成為美國市場能否保障供應、穩定物價的關鍵因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在推動經濟持續發展的過程中從未刻意追求更大的貿易額,當前中國貿易的全球地位是市場選擇的結果。包括大量外資企業在內的市場主體,從中國強大的制造業基礎、具備優勢的要素資源保障和持續推動的貿易投資便利化措施中受益,以中國為基地不斷拓展全球供應鏈網絡,形成自身的發展模式。而因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獲益的中國,也并不打算通過政府幹預將這些產業永遠留在國內,在鼓勵企業通過投資開拓國際市場,開展國際產能合作的同時,也利用原有的發展空間探索創造更新、更高附加值的貿易活動。<nextpage>
承接傳統產能的國家則可以加速強化產業基礎、增加出口收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前7個月,中國出口機電產品7.57萬億元,同比增長10.1%,占中國出口總值的56.6%,成為中國向全球出口的最重要商品,為各國消費者提供最終制成品,為全球產業鏈的平穩運行和不斷增效提供中間品和零部件。前7個月,中國服裝及衣著附件、紡織品和塑料制品的出口分別同比增長13.5%、11.9%和16.3%。而以計算機為代表的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出口9182億元,手機出口4946.3億元,汽車出口1757.4億元。
前7個月的中國外貿表現不俗,而今年後5個月的外貿發展仍有期待。除了企業通過創新理念和模式、發掘細分市場擴大出口外,進口的增長空間巨大。消博會、進博會、“雙十一”和年末消費季等一系列平台與機會窗口可能在向全球展示中國巨大消費市場的同時,吸引更多境外企業把更多資源投向中國市場,通過積極建立對華貿易網絡把握中國發展的機會,從而推動中國進口加大發力。與此同時,伴隨化石能源價格受俄烏衝突影響逐漸平複,對經濟衰退的擔憂可能打壓全球能源價格,減少國際貿易受價格因素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