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吳必虎:讓古道文化“活”起來
http://www.CRNTT.com   2022-08-12 09:47:34


 
  梅關古道又稱庾嶺古驛道,跨越江西、廣東兩省,唐開元年間由名相張九齡開通,路寬二丈,青石鋪墊。它北承大運河與贛鄱水系,是古代連接長江、珠江兩水系最短的陸上交通要道,建於宋代的梅嶺關樓存留至今。古道兩側遍植梅樹,“庾嶺寒梅”更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四大探梅勝地之一。對於這些保留了較多文化遺產的古道來說,其豐富的古道遺址資源不斷吸引著八方遊客,讓一度沉寂的古道文化“活”了起來。

  創新古道文化“打開方式”

  除了踏上古道原始路面、領略沿途景觀,讓古道文化“活”起來還有更多方式。伴隨文旅融合、文體融合、文化和科技的融合,人們不斷創新古道文化的“打開方式”和體驗方式,古道也在一次次的跨界融合中煥發新的樣貌。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昔日詩人李白感喟的蜀道,如今成為國際山地馬拉松愛好者的賽道。秦蜀古道,是古代由關中通往蜀地的道路,至今已有數千年歷史,是人類最早的大型交通遺存之一。目前保護最完善、開發最成熟的古蜀道主要在四川廣元境內。如何讓自然景觀與文化積澱兼備的古蜀道為更多人所知?2019年,大蜀道國際山地馬拉松賽舉辦。賽道全長42公里,覆蓋劍門蜀道精華的劍昭古蜀道段,沿途風景自然天成,一經推出就受到“跑友”們關注,首屆比賽吸引了來自10餘個國家的4000餘名選手參賽。2021年,“穿越大蜀道”自駕游活動也正式開啟。穿行劍山之間,欣賞“窮地之險,極路之峻”的劍門絕壁,打卡“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劍門雄關,品味翠雲廊“三百里程十萬樹”的生機與靈動,聆聽綿延群山與千年古柏的唱和,讓自駕愛好者感嘆“此生必駕大蜀道,人間勝景劍門關”。

  走入浙江,則有一條“浙東唐詩之路”等待今人的踏訪。浙東唐詩之路指的是一條唐代詩人往來頻繁的風景線路。據考證,先後有400餘位唐代詩人在這條路上留下1500多首詩歌。這條路起自紹興古鏡湖,經浙東運河、曹娥江至剡溪,溯源至石梁而登天台山,為古代文人墨客所青睞。自2020年起,浙江省文史研究館、中國美術學院共同主辦“青山行不盡——唐詩之路藝術展”系列活動。文史研究者、書畫創作者攜手重走唐詩之路,通過田野考察、實地探訪,激發鮮活思考與個人創作,聯通文史研究、藝術創作和展覽展示,激活行游酬唱的創作傳統。人們此行的藝術成果,如影像藝術《山水:唐詩辭典》、國畫《夢游天姥吟留別》、詩詞書畫長卷《詩路百咏》等,通過展覽向公眾開放,既展現文旅融合激發的創作活力,又推動古道文化走進人們的精神生活。

  當代科技發展也助力古道文化“活”起來。對於文化內涵深厚,詩詞、壁畫、文物等文化資源積累豐富的古道景區,可以立足資源優勢,抓住數字技術發展機遇,通過數字虛擬現實和數字增強現實等技術,創新發展線上古道之旅,豐富古道文化體驗。比如,作為絲綢之路沿線的重要一站,敦煌莫高窟多年來致力於建設“數字敦煌”和“雲游敦煌”,推進絲路文化的數字化保護與展示。2020年,微信小程序“雲游敦煌”正式上線,集探索、游覽等功能於一體,首月參與人次超過300萬,年瀏覽量突破3500萬人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