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縱深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22-08-14 08:36:39


   
  電力現貨市場有序發展,但仍存在部分問題有待解決:各地電力現貨市場建設進展和交易規則尚存差異,給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帶來一定挑戰;電力現貨市場試點機制對高比例新能源考慮尚不完善,新型電力系統下的市場運行存在不確定因素;部分地區電力現貨市場開放程度有待提升,參與門檻和交易限制需進一步放寬,以加強資源優化配置的廣度與深度。
  
  我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電力系統,在實踐中探索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電力現貨市場組織模式,在保障電力能源安全穩定供給基礎上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因此解決電力市場存在的問題,需因地制宜探索解決方案。不過對於一些電力市場發展的共性問題,仍能從國際成熟市場中獲取經驗。
  
  多層次市場協同方面,近年來歐洲與美國均出現了跨區域、大範圍電力現貨協同市場,以應對高比例新能源帶來的挑戰,對我國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有一定參考價值。在未來電力現貨市場建設過程中,建議設計多層次市場協同架構與統一標準現貨市場規則體系,對跨省區與省區內交易時序、交易出清與結算模式機制給出指導意見,以兼容多個省區現貨市場的運行機制。
  
  新型電力系統適配機制方面,歐洲、美國加州等具有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地區,普遍開始探索面向高比例新能源的市場機制,對現有機制進行修正。例如,出台激勵市場主體提供靈活爬坡等新型輔助服務機制,為火電等提供系統可靠性支撐的電源提供容量補償或組織容量市場,針對高比例新能源引起的能量價格信號消失問題提供稀缺性價格機制等。
  
  市場有序運行方面,近兩年能源價格存在較大波動,美國加州、得州以及澳大利亞等地區在不同時間出現缺電、限電或暫停市場事件。受益於穩健的電力現貨市場機制,我國電力市場價格始終保持在較為穩定的水平。不過,市場准入門檻過高、僅允許單邊主體參與等約束,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資源優化配置效率,建議在維護市場秩序前提下盡可能提高資源優化配置效率。
  
  多維度推動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發展
  
  主持人:新能源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情況如何?在保供穩價的同時,如何促進新能源高效消納?
  
  韓放(中國電力聯合會規劃發展部副主任):一直以來,我國對新能源主要採用“保量保價”的保障消納政策,有力促進新能源發展的同時,也為實現能源轉型和“雙碳”目標打下了良好基礎。截至2022年6月,風、光新能源裝機達到6.8億千瓦,占總裝機的27.82%,裝機規模穩居全球首位,技術與成本優勢日益凸顯,除海上風電外已進入平價發展新階段。從市場體制機制建設來看,可再生能源配額制的實施,以中長期、現貨、輔助服務為主的市場化交易體系的完善,以及綠色消費機制的建立都對促進新能源消納、穩定行業預期發揮了積極作用。
  
  隨著新能源裝機增加和電力體制改革深入,西部、東北地區部分省份,如甘肅、內蒙古、山西、吉林、遼寧、河北等採用“保障性消納+市場化交易”方式消納新能源,新能源參與市場交易電量比例逐年增加。
  
  從全國總量來看,集中式新能源電站參與市場交易比例相對較高。調研數據顯示,大型能源企業新能源交易電量占新能源總發電量的28%以上,預計2022年新能源交易電量市場化比例達到30%以上。未來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構建中,新能源參與電力市場成為必然趨勢。從各區域來看,新能源占比低的地區以“保量保價”的保障性收購為主,新能源上網電量執行批覆電價,不參與市場化交易。新能源占比較高的地區,如華北、西北、東北等多數省份以“保障性消納+市場化交易”方式消納新能源,“保量競價”電量參與電力市場,新能源自主參與各類市場化交易,由市場形成價格。部分省份新能源可自行選擇是否進入市場,根據電網季節性消納能力變化選擇是否通過市場交易減少棄電量。
  
  從參與程度來看,各省新能源參與市場交易程度不同。以西北為例,部分省份下達的保障性利用小時數較高,如陝西2021年僅有15%的新能源電量參與市場,青海則已全部參與,其他省份新能源市場化上網電量比例在15%至65%不等。
  
  從市場範圍和形態來看,跨區跨省和省內等市場都進行了一系列探索。跨區跨省市場有新能源與火電打捆參與中長期交易、跨省區可再生能源現貨交易以及跨省調峰輔助服務市場;省內市場包括中長期市場、現貨市場、輔助服務市場等,交易品種有電力直接交易、自備電廠替代交易、發電權交易、合同轉讓交易、綠電交易等。
  
  新能源如何參與市場交易是個世界難題,各國都在嘗試不同做法。例如,採用政策性激勵措施:美國新能源基於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及其配套綠證機制、差價合約、VPPA及套期保值等價格激勵機制參與電力市場,德國基於溢價機制和招標機制等參與電力市場。優先促進新能源消納,依靠較低的邊際成本通過低價進入電力市場:美國、歐洲很多市場採取報量不報價的方式,獲得優先發電機會,由於新能源邊際成本較低,加上綠證收益和生產稅抵免優惠,一般發電越多收益越大。
  
  未來有序推動新能源參與市場交易,需要從制定政策制度、完善市場機制兩方面共同推進,採用“政策激勵+市場機制”雙支撐模式,推動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發展,促進市場機制建設。
  
  一是發揮政策激勵作用,保障新能源發展。新能源與其他市場主體平等參與電力市場交易,同時配套建立相關政策措施,保障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合理收益。具體方式包括政府授權合約加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及配套綠證機制。
  
  推動政府授權合約應用,保障新能源消納。目前,對新能源實行保障性收購仍是主要方式,為適應電力市場環境,建議將保障性收購政策轉換為政府授權合同形式,由政府授權電網企業或保底購電企業與新能源發電企業簽訂長期政府採購合同,固定收購價格或明確價格調整機制,保障新能源企業經營收益。
  
  建立新能源綠色證書交易和用戶強制配額制度。綠色證書交易和用戶強制配額制度能夠有效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是國際上比較通行的做法。2017年以來我國開始核發綠色證書,但由於未出台針對用戶和售電公司的強制配額制度,綠證交易量很少。相較於提高終端銷售電價的方式,以購買綠證方式疏導新能源成本更易被社會大眾接受。建議出台用戶強制配額制度,政府確定用戶用電量中新能源配額比例,用戶通過購買新能源綠證完成配額責任。強制配額比例可結合新能源實際情況和規劃目標確定,提前制定綠證保底價格,給未完成配額義務的主體提供完成配額任務的渠道。
  
  二是完善市場機制,適應新能源發展的物理特性。
  
  成立新能源聚合商。允許風、光電站按區域自願集合形成新能源電站集群,整體參與市場,提高新能源出力預測精度和穩定性。新能源場站可與火電、水電、核電等常規電站集合參與市場,通過控制系統改造,合成曲線後參與市場交易,通過常規能源的調節減少其波動性、隨機性。此外,新能源可與售電公司集合參與交易,通過售電公司用戶側調節資源平抑其波動性。
  
  優化跨省區輸電工程定價機制。跨省區交易是新能源參與市場的重要模式,建議對跨省區輸電工程採用兩部制電價機制,降低新能源參與市場交易門檻,減少交易成本,擴大交易範圍。
  
  縮短交易周期,提高交易頻率。考慮到新能源出力預測準確性低的特性,市場設計應增加新能源調整曲線的機會,中長期市場不間斷開市、縮短實時市場出清時間間隔、多周期動態優化。
  
  發揮區域聯網和多能互補作用,保證可靠供電。鑒於新能源隨機性、波動性、間歇性特點,在更大區域和市場範圍內開展交易有助於新能源消納,實現更大範圍資源優化配置。目前北京電力交易中心已開展綠電交易,是通過市場機制促進新能源消納的有效途徑。
  
  合理疏導輔助服務成本。為了疏導新增的系統調節成本,應按照“誰受益、誰承擔”的市場化基本原則,合理評估輔助服務貢獻和責任主體,建立公平合理的輔助服務市場,在用戶電價中增加輔助服務價格。

  來源:經濟日報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