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蔡政府推數位中介法 侵犯言論自由遭質疑
http://www.CRNTT.com   2022-08-17 09:51:27


通訊傳播委員會。(中評社 資料照)
  中評社台北8月17日電/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昨天舉行“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第2場說明會,與會學者專家對侵犯言論自由表達相當多的質疑。律師聯合會代表林俊宏表示,草案中關於48小時的緊急資訊限制令,竟未與“司法院”溝通“非常不可思議!”前NCC委員何吉森更質疑,花新台幣25億成立專責機構,未來行政、立法機關介入情況非常高。

  根據《中時新聞網》報導,林俊宏表示,該法涉及言論自由及人民資訊自覺等基本權利,但迄今未看到對於人權影響及人權衝擊的完全報告,且設計“資訊限制令”要求業者調查、保存等義務,恐侵犯人民權利、言論自由,現有草案看來政府透過業者管制的方式間接來管制言論自由,應該有相關報告再來討論。

  尤其48小時的緊急資訊限制令,林俊宏說,NCC綜合規劃處長王德威也提到尚未跟“司法院”溝通,依實務工作者的角度而言“非常不可思議!”司法實務審案的負荷量非常大,法院到底有沒有足夠的量能能夠審理?

  公民參與媒體改革聯盟召集人林月琴也說,NCC應說明法院是否有量能快速處理大量的資訊限制令,特別是兒少個資曝光需要快速止血,限制令申請程序是否能及時保護兒少個資仍是個問題。

  林月琴直言該法不但無法解決現行問題,甚至衍伸出更多問題,舉例來說,NCC宣稱專責機構為網路內容防護機制“iWIN”的放大版,專責機構卻沒有處理民間團體或一般民眾的不當內容申訴。

  代表台灣匯流研究學會出面的何吉森表示,該草案僅對內容管制,卻缺少經濟管制,例如新聞分潤、大型網路平台蒐集個資、定向廣告等都未提到,令人覺得治理精神、公私協力並沒被落實,好像只是一個口號。

  媒體改造學社理事長羅慧雯表示,針對跨國數位平台所承擔的責任過低,應該要求他們承擔更多的法律、道德和社會責任。另專責機構與NCC業務重復有疊床架屋之嫌。

  台灣人權促進會專員周冠汝也說,該草案賦予行政權力過大,對於言論自由及社會信任會產生巨大的衝擊,建議刪除主管機關可以直接加註警語的權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