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西媒:非洲飽受西方新殖民主義之害
http://www.CRNTT.com   2022-08-18 09:26:33


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8月18日電/西班牙《起義報》網站8月12日發表題為《非洲正被新殖民主義拖垮》的文章。作者是阿尼斯·喬杜裡和喬莫·誇梅·孫達拉姆。文章指出,昔日殖民帝國主義殘餘帶來的所謂“進步”,長期以來一直被用於使剝削合法化。與此同時,在非洲,西方殖民列強已被新殖民主義政府和為其利益服務的國際機構所取代。全文摘編如下:

  和許多其他地區的人們一樣,非洲人也已經被欺騙了很長時間。昔日殖民帝國主義殘餘帶來的所謂“進步”,長期以來一直被用於使剝削合法化。與此同時,西方殖民列強已被新殖民主義政府和為其利益服務的國際機構所取代。

  長期受到殖民掠奪

  美國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曾輕蔑地將一些國家(主要在非洲)稱為“屎坑國家”,盡管它們曾經并將繼續成為西方利益的“搖錢樹”。從1445年到1870年,非洲是奴隸勞動力的主要來源地,尤其對於歐洲和美洲來說。

  歷史學家沃爾特·羅德尼指出,被殖民的非洲人,和前殖民時期的非洲奴隸一樣,被推到為歐洲利益服務的位置,這嚴重損害了非洲大陸及其人民的權益。

  在19世紀末的非洲“爭奪戰”中,歐洲列強通過直接的殖民主義急於確保對原料的壟斷。所有西方列強都從對非洲的掠奪和破壞中獲益頗多。

  歐洲的“分而治之”戰術曾經得到過非洲合作者的支持。殖民大國征收重稅,并推行強迫勞動,以建設可以開采原料的基礎設施。

  種族主義意識形態將歐洲帝國主義在非洲合法化為一種文明使命。

  貧窮狀況趨於惡化

  非洲擁有世界30%的礦產資源和地球上最大的貴金屬儲量。非洲擁有最集中的自然資源:石油、銅、鑽石、鋁土礦、鋰、黃金、熱帶闊葉林和水果。

  然而,非洲仍然是最貧窮的大陸,大多數國家的人均年收入不到1500美元。在46個最不發達國家中,有33個位於非洲,這一數字超過非洲大陸54個國家的半數。

  非洲仍然是世界工業化程度最低的地區,只有南非被列為工業化國家。非洲在全球制造業中的份額從1970年的3%左右下降到2013年的不到2%。

  世界大約60%的耕地在非洲。但直到上世紀70年代還一直是糧食淨出口地區的非洲大陸已成為淨進口地區。要求實現貿易自由化的結構調整改革的條件減少了非洲的關稅收入,還破壞了進口替代制造業和糧食安全。

  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世界24%的饑餓人口的家園。非洲是過去40年中營養不良人數有所增加的唯一大陸。2016年,約有27.4%的非洲人口處於嚴重糧食不安全狀態。

  2020年,約有2.8億非洲人營養不良,比2000年增加了8200萬人。在大流行期間,挨餓的人數增加了4600萬。“烏克蘭戰爭”對小麥和化肥出口的影響在短期和中期內都對非洲的糧食安全構成重大威脅。

  毀於“結構調整方案”

  非洲近些年來的許多問題源於上世紀80年代以來很多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被強加的“結構調整方案”(SAP)。總部設在華盛頓的國際金融機構、非洲開發銀行和所有捐助者都支持這些方案。

  SAP的支持者承諾,外國直接投資的湧入和出口增加將隨後出現,從而將確保增長和繁榮。許多人現在承認,新自由主義言過其實了。

  非洲的問題被歸咎於極端不利的地理環境、巨大的種族多樣性、自然資源詛咒、治理不善、腐敗和尋租以及武裝衝突。然而,殖民主義和新殖民主義的破壞、剝削以及對資源的掠奪卻被忽視。

  盡管世界銀行的SAP在上世紀90年代後期因受到越來越多的批評而被正式放棄,但諸如“減貧戰略文件”等替代品其實是“新瓶裝舊酒”。

  隨著貿易自由化和專業化程度的提高,許多非洲國家現在依賴的出口商品數量進一步減少了。隨著大宗商品繁榮時期內的更多波動,非洲經濟體變得更加容易受到外部衝擊的影響。

  七國集團(G7)中富裕的北方國家違背了2005年的承諾,即每年向非洲額外提供250億美元,以在未來五年內結束其貧困歷史。

  工業國家每年提供的氣候資金遠遠少於它們在2009年向發展中國家承諾的1000億美元。

  盡管非洲受“疫苗種族隔離”的影響最大,但西方施壓集團仍然企圖阻止發展中國家以可負擔的方式解決應對大流行的疫苗需求。

  非洲的團結對於抵抗強大的外國政府和跨國公司的壓力至關重要。非洲國家還應該合作建設國家能力,以制衡新自由主義的議程。

  非洲需要更大的政治空間和國家能力,而非經濟自由化和私有化。這是衝破發展瓶頸并克服技術和能力制約所必需的條件。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