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網絡文學“戀上”傳統文化
http://www.CRNTT.com   2022-08-18 11:21:37


 
  傳統文化多形態輸出

  中華文明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國網絡文學生於斯、長於斯的文化土壤。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網絡文學重任在肩。

  網絡文學以現代理念觀照傳統文化,引發讀者精神共鳴。《報告》顯示,網絡文學對傳統文化的繼承發揚,著重強調“主人公的個人奮鬥與家國敘事相結合”,這與年輕一代在大國崛起中成長、在民族自豪感中不忘個人奮鬥的時代背景息息相關。小說《參天》弘揚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木蘭無長兄》以現代女性觀念重講傳統故事,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表達進行了有益探索。

  網絡文學以藝術手法親近傳統文化,把中華文化特性轉化為吸引讀者的魅力。《狼毫小筆》主人公用祖傳之筆穿越時空、縱橫九州,帶領讀者親臨中國歷史上著名文化事件的發生現場;《海晏河清四時天》由夢境起筆,“四時天仙境”里的節氣和節日仙子們各具性情、栩栩如生,伴隨讀者輕盈入“夢”;《書靈記》以喜劇文風再話《聊齋志異》角色傳統,為古典文學資源接通地氣。

  網絡文學以IP鏈條盤活傳統文化,相互催發,產生“化學反應”。《2019-2020年度網絡文學IP影視劇改編潛力評估報告》顯示,該年度網絡文學IP拉動下游文化產業總產值累計超過1萬億元。《贅婿》《雪中悍刀行》《上陽賦》《風起洛陽》等網絡小說改編成影視劇,生動講述中華文化,成為“最受用戶關注的文化傳播形式”。動漫、有聲、短劇等不同藝術形式聯動,也促成傳統文化多形態輸出的“破圈”之旅。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中國網絡文學用戶總規模達5.02億,讀者數量達到史上最高水平。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委員會委員桫欏表示,網絡文學要持續向傳統“取經”,創作出既符合中華審美風範和億萬讀者閱讀習慣、又具有鮮明時代精神和“網絡性”的佳作——這也是網絡文學實現精品化和經典化的必由之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