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文化+科技”助力鄉村振興跑出加速度
http://www.CRNTT.com   2022-08-18 15:58:47


  中評社北京8月18日電/從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啟動實施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計劃”、文化和旅遊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意見》,到近日中國科協、國家鄉村振興局印發意見,聯合開展“科技助力鄉村振興行動”,著力推動科技創新成果惠及廣大農民、營造鄉村創新創業創造氛圍——可以看到,在政策支持下,文化和科技正作為給鄉村振興提質提速的兩種路徑手段,聯結起多要素、多鏈條、多價值,以文化引領鄉村發展,以科技驅動產業振興。鄉村文化振興也需要插上科技的“翅膀”,鄉村科技創新也離不開鄉村文化的土壤和基因。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隨著我國邁入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重心實現了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歷史性轉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所以,新征程新趕考之路上,鄉村振興必須創新理念和機制路徑,用“文化+科技”雙輪驅動,跑出新時代加速度。

  “文化+科技”雙輪驅動需要精準落點、點面結合,在心懷全局戰略的同時抓住“最要害點”,形成系統共促的倍增態勢。要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非糧化”,守住18億畝耕地的紅線底線,高標準推進農田建設,都需要科學知識、科學方法;同時,更需要創新現代科學和技術,突破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加強農業良種技術攻關,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葳蕤的田園風光、濃鬱的鄉土風情和原生態的生產生活方式,加上現代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協調,讓發展現代畜牧業,因地制宜發展林果業,推動農業綠色轉型,推進秸秆綜合利用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等,都成為鄉村振興新的增長點。此外,網絡化、數字化技術亦能促進鄉村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通過依托自身優勢資源打造鄉村文化產業,如鄉村旅遊、民宿、文創、生態產業園等,或以直播帶貨、電商等線上平台為鄉村旅遊線路制定、農土特產購買甚至田園風光虛擬觀賞提供便捷渠道,都將成為農民增收和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引擎。

  “文化+科技”雙輪驅動需要科學應“時”,因時而動。必須充分尊重鄉村生產發展的時令特徵,農忙時,重時點,搶時機,科學應時、與時俱進。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不僅意指農業生產的一般過程,更寓意我們必須尊重自然規律,按規律辦事才能取得成功。這對新時代鄉村文化如何增強自信、更具活力,科技創新如何更好助力產業振興都有啟示。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文化和科技這兩輪驅動一定要重時效抓時點,不誤時不搶時,有機銜接,協同促進,形成同向同行的整體合力,共同下好鄉村振興這盤大棋。

  “文化+科技”雙輪驅動需要賦“能”有道,蓄勢進發。這就要求文化和科技助力鄉村振興形成新的賽道、通道。一是數字賦能時不我待。要全面發揮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在鄉村振興中的推進作用,實施數字鄉村建設發展工程,推進數字技術與農村生產生活深度融合。《“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明確,到2025年,我國行政村5G通達率將達到80%,還要逐步建立農業農村大數據體系,發展智慧農業,推進鄉村管理服務數字化等,這些都是數字經濟時代賦能鄉村各方面振興、數字引領鄉村大變革的重要機遇;二是知識產權蓄能前景廣闊。當前,知識產權作為戰略性資源和科技競爭力核心要素的作用更加凸顯。在鄉村振興領域,農林牧漁業發明專利、地名農副產品商標、植物新品種及種業核心技術、非遺項目都是知識產權的重要內容,對鄉村文化振興、農業相關產業創新發展都起著重要支撐作用,所以要依法加大這方面知識產權保護利用,以更好的蓄能支持鄉村全面振興和可持續發展;三是文化科技人才儲能更需不拘一格。鄉村振興,關鍵還在人。沒有人,振興就是句空話。要下大力氣引人聚才,推動人才下沉、科技下鄉、服務“三農”,用好科技特派員制度加大人才引進;要努力建設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過硬,引得來留得住的鄉村振興人才和幹部隊伍,吸引各類人才在廣闊鄉村建功立業。要激發廣大新型農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共同建設農業基礎穩固、農村和諧穩定、農民安居樂業的美好家園。

  總之,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用科技創新點亮鄉村振興新路子。現代科學技術賦能鄉村產業振興,用科技“牽手”農業,形成了風景獨好的後發態勢;鄉村文化也需要與時俱興,增強文化自信,以文鑄魂潤心,使“文化+科技”這雙輪叠加驅動,協同發力,共同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源源不斷的新動能,合力跑出新速度。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蔡楊 龔波(作者分別系北京市委黨校政治學教研部副教授、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市人大教科文衛辦公室副主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