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李家超:廣蒐市民心聲 規劃施政方向
http://www.CRNTT.com   2022-08-21 09:11:08


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評社香港8月21日電/據香港文匯報報道,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率領一眾司局級官員出席首場施政報告地區諮詢會,直接聽取地區人士對新一屆特區政府首份施政報告的意見和建議。參與市民在諮詢會上就不同範疇提出意見,而土地房屋依然是市民最關注的議題之一。有市民建議政府放寬過渡性房屋的高度限制;有人認為應善用香港的郊野公園邊陲的土地;有人建議進一步降低60年以上樓齡舊樓的強拍門檻至七成。有市民則希望特區政府與內地設立特別的人文關懷通道,方便香港青年在疫情下與內地交流。李家超在會上透露,會向內地有關部門爭取將“人文關懷”通關名額進一步增加。他表示,市民的意見再次提醒他“民生無小事”。他會積極考慮大家的意見,希望在施政報告為未來發展奠下基礎,同為香港開新篇。

  首場施政報告地區諮詢會昨日下午於荃灣官立中學舉行,約100位來自不同背景的市民出席。與李家超一同出席的司局級官員有12位,包括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律政司司長林定國、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以及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

  合共兩小時的地區諮詢會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由行政長官和官員聽取20位市民發表意見,觸及的議題相當廣泛,包括土地房屋、交通、經濟、就業、教育、青年、扶貧、醫療和社福等。第二部分為小組討論,市民分為四組,與司長、副司長和局長進行深入討論。李家超輪流與每個小組的市民交流,聆聽意見。

  土地房屋成最關注議題

  土地房屋依然是市民最關注的議題之一。有發言市民認為,以推展“明日大嶼”、“北部都會區”等計劃大量增加公營房屋供應需時,建議放寬過渡性房屋的高度限制,同時增加“支援非政府機構推行過渡性房屋項目的資助計劃”的撥款,與社會各界攜手設法大量增加過渡性房屋數量。

  有市民指出,香港的郊野公園邊陲有大量現成土地,建議特區政府從這方面覓地建屋,相信有望縮短公屋輪候時間。有市民則建議進一步降低60年以上樓齡舊樓的強拍門檻至七成,或賦予市建局能以免補地價增加重建項目的地積比率等。

  指已審視市區重建等項目

  “房屋方面大家都很關心,因此我成立兩個小組以行動為目標,不是開會去空談的委員會。”他強調有決心解決房屋問題,並表示,相關的過渡性房屋、市區重建等項目都已在特區政府的“雷達”中,已開始審視,而他亦聽到降低強拍門檻、在吐露港公路興建天橋、更好地利用屯門公路轉車站等意見,特區政府會研究相關可行性。

  李家超會後表示:“我衷心感謝市民在周末抽空參與是次施政報告地區諮詢會和發表意見。我和我的團隊十分重視今年10月發表的首份施政報告。我們今天收集了很豐富的意見,涉及範圍廣泛,除包括上述議題外,更高興的是與市民就他們日常生活遇到的問題,進行直接交流。我們會積極考慮大家的意見,希望在施政報告為未來發展奠下基礎,同為香港開新篇。”

  李家超又在Facebook發帖表示,自己和團隊珍惜每次與市民溝通交流的機會,特別是諮詢會小組討論環節,讓大家近距離接觸街坊,聽取他們的聲音。“你們的意見再次提醒我‘民生無小事’,為市民解決日常生活遇到的問題,建設更美好的香港,是我和我的團隊的責任,也是我們共同奮鬥的目標。”

  擬周六再辦諮詢會

  施政報告公眾諮詢在7月底展開,特區政府在未來一個多月會繼續透過不同形式的諮詢會和社區探訪等活動。據香港文匯報了解,政府周六(27日)會再舉辦一場施政報告地區諮詢會。

  市民踴躍建言 關注議題廣泛

  昨日出席施政報告地區諮詢會的市民踴躍為施政報告獻策,除了土地房屋外,建議還涵蓋了長者照顧、醫療、交通基建、人才發展、青年政策、國民教育等多元範疇,包括建議未來透過在十八區成立的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以軟性方式推動國民教育,增設託兒設施及服務,釋放基層婦女勞動力等。

  長者照顧 及醫療相關建議

  ◆ 設法確保用醫療券購買的產品不會出現“海鮮價”,使用醫療券的服務收費要與現金價一致

  ◆ 人口老化下,社區對長期護理服務需求不斷增加,然而長者或殘疾人士護理服務費用卻是一般基層家庭難以負擔,建議特區政府優先優化獲關愛基金援助的低收入家庭提供的有關支援服務,並加大力度完善對照顧者的支援,包括設立更多暫託中心,讓照顧者能有喘息空間,紓解壓力

  ◆ 新界西的長者牙科服務有所不足,希望能進一步擴展有關服務,並完善關愛基金下的牙科保健計劃,包括讓長者在更換假牙後,繼續提供有關保養服務

  ◆ 東湧缺乏長者社區設施,影響長者身心健康,希望特區政府關注,加強對區內長者的關愛

  國民教育建議

  ◆ 建議特區政府可以軟性方式,推動國民教育,譬如推出“青年高鐵線”,與內地有關部門合作,為港青提供往返內地不同城市的乘車優惠,以及舉辦不同形式環遊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活動,鼓勵他們多了解國家

  ◆ 盡快在各年齡層持續加強國民教育,讓市民認清自己的國民身份,建立國民身份認同

  ◆ 特區政府接下來應在十八區成立的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以軟性方式推動國民教育,在地區做到細水長流

  ◆ 特區政府應設法加強提高年輕人對國家的自豪感,將國家發展的成就,包括發展航天科技取得的成功等,加入中小學課程內容

  教育及青年發展建議

  ◆ 就成績優秀Band 1中學的學生大都是居住在私樓,較少是居住在公營房屋或劏房,令人擔心會導致低收入家庭的孩子難有較好的教育,故建議特區政府考慮在學校派位時,設立為基層學生加分的制度,讓他們有更多機會入讀好學校

  ◆ 特區政府應加強與教育界及商界合作,給予學生“邊學、邊做、邊搵錢”的機會

  ◆ 香港產業單一化問題嚴重,影響青年上流機會,建議特區政府盡快制訂詳細的青年發展藍圖,進一步支持港青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拓寬出路

  ◆ 建議特區政府支持社會各界舉辦更多創業比賽,鼓勵青年人創新創業

  人才及發展建議

  ◆ 香港近年生育率低,人口老化問題嚴重,令人擔心未來會出現人才不足,影響經濟發展,建議以開放中小學等基礎教育學位的方式,吸引內地或其他地方的學生來港學習,以增加香港未來的人才供應

  ◆ 疫情令金融業進入冰河時期,建議特區政府容許認可的金融界等專業人士,利用人文關懷通道加強與內地交流

  ◆ 建議特區政府仿效內地,訂立每年經濟增長目標,然後決心落實

  ◆ 香港未來若要更好發展創科,必須及早培養人才,建議特區政府邀請更多業界人才到學校舉辦講座、分享會,協助教界為學生制訂更多與業界接軌的培訓和活動

  其他民生事務建議

  ◆ 設立處理民生事務的24小時熱線,在24小時內回應市民訴求,並為有關服務訂立關鍵績效指標(KPI)

  ◆ 增設溝通渠道,促進市民與特區政府的溝通,做到上情下達、下情上達,使施政更有效率

  ◆ 東湧缺乏公營街市,造成物價差異,在其他區街市賣100元的菜,在東湧卻要售180元,希望特區政府盡快解決有關問題

  ◆ 針對各區發泡膠的棄置問題,建議特區政府設立相關的回收基地

  ◆ 撥款資助體育發展,吸引更多中小學及大專院校在課餘時間借出場地予公眾使用,解決“一場難求”問題,譬如可先開放予院校的舊生使用,再伸延至公眾;康文署亦可提供人手,協助學校管理場地,並承擔院校的有關行政開支,協助購買保險,制訂場地守則等

  ◆ 很多單親家長為照顧孩子而無法工作,被迫依靠綜援過活,且家住“劏房”,建議特區政府增設託兒設施及服務,釋放婦女的勞動力,讓她們能自力更生,並與地區團隊合作,深入社區,尋找有需要幫助的基層人士,做到精準扶貧

  網民線上留言 齊為特首獻策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在Facebook邀請市民留言,就施政報告提出自己的意見。不少市民在帖下留言,關注的議題涵蓋許多方面,包括希望修例規管家居噪音問題,增加市民看牙醫的支援,擴建單車徑等。

  Leo Lai:請以“垂直綠化”取代每個屋邨一大個樹林,利用空出的地再起更密的樓。

  Li Sam:請考慮因殺校而荒置的校舍用來改裝成青年家舍,設有年齡限制、收入限制,合約和規條所(受)監管,只可暫住三年。

  Jenny Mak:房署應該以大數據檢視,已移民、有私樓及財產的,可能全港有10幾%公屋搵(還)返出黎()。

  Li Eurydice:除了幫年輕人,也要有政策幫在社會的中層單身人士,私樓太貴,居屋等派彩,只有交稅,無政府資源享用到。

  Mc Cheuk:特首希望你除咗關心青少年,也關心一下唔富有而又無資格住公屋,又無資格申請綜援又未能兩蚊(乘)車嘅退休人士。

  Cecilia Tsang:特首,希望唔好忘記有少少積蓄,沒有資格住公屋,每個月一大堆基本費用要交,自資看醫生,要交保險等一群退休人士呀。

  Lanyang Cai:政府應該加強宣傳教育,公共衞生人人有責,垃圾回收變廢為寶、在垃圾處理上做些文章。

  Pole Fong:全港各區擴建單車徑,鼓勵市民多做運動,打造環保城市。

  Kwok Choi:期望新一份施政報告有抗疫良策,外防輸入內防蔓延,堅持動態清零,不躺平,以及有具體通關進展的好消息公布,振奮人心,另外應致力解決房屋問題,縮短公屋輪候時間,加強國民教育,增加國民身份認同。

  Patrick NG:大力推行五天工作周,公務員至今仍未能全部實施,未能作典範供私人大小企業借鏡。

  江欣潔:吸引精英人才來港有利發展香港,培育幫助青年投入工作才有利於社會。

  Alex Poon:懇請當局盡快興建北港島線。

  Chi Man Chan:希望李特首,關注一下家居噪音滋擾問題,非常之嚴重,可否修例,增加罰則和諮詢市民意見。

  Chelsie Kwok:舉辦介紹香港18區好去處的短片攝影比賽,由市民去發掘香港每一區的遊樂設施及景點。政府提供平台將短片放在旅發局,便利全港市民以及吸引遊客去暢遊香港的好去處。

  Billy Wu:工友千辛萬苦清潔街市、行人路,菜檔卻亂丟垃圾、發泡膠箱,政府真的無辦法處罰呢班無良商販!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