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潮州古宅為華僑華人守住精神“老家”
http://www.CRNTT.com   2022-08-22 10:45:35


 
  明清時期,甲第巷是潮州仕宦商賈名門望族的聚居地。不足200米的巷子里,“大夫第”“資政第”“儒林第”等匾額透露出宅院原主人的身份和品位。近代以來,許多出海打拼、有所成就的華僑華人在這裡購置房產、闔家聚居。一條甲第巷,蘊藏著潮州的歷史文化積澱,也體現了潮州古城的文化變遷脈絡。

  民國時期,周欽鬆的父輩大多出海創業。1921年,周欽鬆的叔叔買下甲第巷一座200多平方米的三進院落,全家由此在甲第巷安家。2013年,周欽鬆征得全家人的一致同意,開始全面修繕祖宅。把祖輩留下的文化遺產傳承發揚,是周欽鬆全家的共同心願。基於這樣的初衷,熱愛潮州地方戲曲潮劇的周欽鬆把祖宅打造成潮劇“俱樂部”,取名太平甲第樂苑。

  “一開始,甲第樂苑主要由我的三五個潮劇票友組成,你出音箱,我出場地,他帶一包茶,就這樣拼凑出一個潮劇表演團隊。周圍的街坊鄰居、遠道而來的遊客來看戲喝茶全都免費。”周欽鬆說,後來,越來越多潮劇愛好者聞訊前來。大家商議採取會員制,每人每年交一定金額的會費,用以維持樂苑平時演出、喝茶、維護的日常開銷。樂苑的會員團體就這樣自然而然地發展起來,現在已有80多人。

  “我們現在不僅每天在樂苑里表演潮劇,每年還定期參加市里舉辦的文化活動,開展文藝下鄉活動,讓潮劇從戲台走向更廣闊的天地,讓更多人瞭解潮劇、愛上潮劇。”周欽鬆說。

  古宅的活化利用,不僅延續了古宅的生命活力,更為潮綉、木雕、潮劇、工夫茶、潮州菜等潮州特色地方文化提供了展示窗口。在積累了載陽客棧的成功經驗後,廖奕銘將一棟民國騎樓修繕打造成載陽茶館,並引入潮劇潮樂表演、工夫茶等潮州味十足的文化活動。此後,他還在古城中嘗試開創酒館、潮州菜體驗中心等新業態。

  2019年,中國僑聯“尋根之旅”夏令營廣東潮州營在載陽客棧舉辦。10天的行程里,來自海外多國的華裔青少年在載陽客棧、茶館感受潮州傳統民居生活,體驗潮樂、潮劇、潮綉等潮州文化,學說潮州話,品嘗潮州菜,共飲工夫茶。關於潮州古宅的嶄新記憶由此傳遞給華僑華人新生代。

  “潮州市此前的古宅保護為如今的文旅產業發展涵養了寶貴資源。”吳志敏說,古城中平常的物價、滿滿的煙火氣,讓潮州古城旅遊多了一種“來朋友家做客”的親近感——遠道而來的遊客就是潮州的客人,來潮州游玩對潮州居民來說不過是“多一副碗筷”。遊客能更好地與當地居民交流溝通,親身實地感受潮州文化。古城的“實誠”和“親切”,是潮州信用文化的體現,也為潮州文旅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軟支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