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用法治思維保障經濟高質量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22-08-27 08:37:18


   
  以法治方式規範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競爭是市場的生命之源,也是市場經濟的“靈魂”。按照市場經濟公平競爭的要求,應努力做到讓市場主體“法無禁止即可為”,讓政府部門“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構建一個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充分發揮法治保障作用,為市場主體營造一個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市場環境。在我國市場經濟運行中,應保障各類市場主體依法平等使用資金、技術、人力資源及其他各類生產要素和公共服務資源。在資金安排、土地供應、稅費減免、資質許可、標準制定、項目申報、人力資源政策等方面,應依法平等對待各類市場主體。祗有健全以公平為核心原則的產權保護制度,加強對各種所有制經濟組織和自然人財產權的保護,清理妨礙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才能充分保障各類市場主體公平參與市場競爭。
  
  以法治方式進行有效的市場監管。在市場經濟運行過程中,容易存在壟斷和不正當競爭、損害消費者利益等行為。在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產品質量法、反壟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主要職能就在於打擊不正當競爭等行為、嚴厲懲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等惡意壟斷行為,從而保護社會公共利益、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高效、權威的行政執法將督促市場主體遵守法律法規、履行法定義務、承擔相應社會責任。政府還可以通過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懲罰失信行為等,激勵市場主體誠信經營、合法經營。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法治是一種基本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法治化環境最能聚人聚財、最有利於發展”“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優化營商環境已成為新時代法治建設的一個重要任務,法治也必將在優化營商環境的過程中擔當重任,發揮引領和規範作用。近年來,隨著政府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服務型政府建設的持續推進,各地營商環境都實現了較大幅度的改進和完善。當前,優化營商環境的重點就是要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處理好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係,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提供堅強制度保障。
  
  首先,保護公民財產權是我國憲法確立的一項基本準則,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標尺。要恪守物權法定原則,尊重契約自由原則,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保障和實現市場主體的人身權和財產權,從而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增強經濟發展的動力。其次,要廓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堅持政務公開透明制度,全面推進經濟事務的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等事項公開透明。要認識到,政府的所有權力都來源於法律的授予。職權法定,明確政府權力邊界,其具體要求是“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因此,應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提升政務服務能力和水平、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對於屬於市場主體自主決定的事務、留給市場調節的事項,行政機關不得任意介入和干涉。
  
  行政機關要依法行使職權,應遵循服務型政府建設的要求,進一步降低市場准入門檻、放鬆市場准入條件、取消過多的前置審批程序,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市場資源的直接配置以及對市場活動和自主經營的直接干預。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司法機關要立足當前經濟發展需求,充分考慮企業經營發展實際,依法採取更加靈活務實的司法措施,最大程度減少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讓企業家專心創業、放心投資、安心經營。
  
  總之,法治是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在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發揮著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作用。對於我國而言,打造以法治為基礎的現代市場經濟體系,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不僅是一項長期而重大的歷史任務,也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這就要求,我們要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凝聚改革共識、鞏固經濟體制改革成果,善於以法治方式規範各類市場主體及其行為、處理各種錯綜復雜的關係,穩妥應對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困難與風險。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封麗霞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