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俄烏衝突背景下中美關係的一個嘗試性分析
http://www.CRNTT.com   2022-09-28 00:14:25


 
  2022年法國大選,面對勒龐的強力挑戰,馬克龍應付裕如,成功衛冕,法國政壇波瀾不驚,沒有出現大的黑天鵝事件(另外,最近在斯洛文尼亞的選舉也呈現出相似的態勢〔25〕)。這種結果,除了歸功於馬克龍的施政,很重要的一點恐怕還是俄烏事態的外部因素,因為不少選民似乎都認為勒龐和普京關係走得太近,儘管勒龐在這方面不斷為自己辯護,但似乎效力有限。這個情況,美國的政治保守派勢力必定看在眼裡,因此,太攻擊拜登軟弱,而太贊揚普京厲害,贊揚普京盤算深遠、手段狠辣,就很可能并不是一種會特別得分的戰法。事實上,就連勒龐,在法國大選的最後衝刺階段,都努力試圖撇清自己和普京及莫斯科之間的關係(其實俄烏衝突爆發之後,很多歐洲右翼民粹領袖都有類似的做法〔26〕)。尤其是普京在對烏克蘭軍事行動的初期階段,顯示出不少力不從心之處,拜登雖未直接介入事態,但一直給烏方提供各種支援,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特別去猛烈攻擊拜登,而動輒贊譽普京,恐怕較難在美國國內民意支持上有所突破。因此,他們大概率會選擇別的戰法。尤其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馬克龍和拜登的民調滿意度都是40%出頭〔27〕,因此,儘管法國和美國的選制與政治體制都有顯著不同,馬克龍能守得住,拜登就未必一定會守不住,不管現在看起來他和特朗普相較有多麼弱勢。

  與此同時,2022年法國大選也給我們另一個啓示。儘管勒龐對馬克龍的挑戰并沒成功,但她的確也創造出了頗為不俗的戰績,獲得了近42%的法國選民支持,甚至有西方主流媒體說,勒龐勢力已經在法國登堂入室,成為政治主流的一部分。而且,勒龐與普京有較密切的關係史,在如今全西方都激烈反俄的背景下,勒龐仍能拿到如此高票,本身就很說明問題。的確,這次法國大選并沒有成為類似脫歐和2016特朗普獲勝那樣的民粹主義黑天鵝事件,但同樣的邏輯,這次勒龐的表現似乎也或多或少說明,西方世界的民粹主義政治浪潮并未真正落幕,反而在某種程度上呈現出方興未艾的態勢,也似乎昭示著,特朗普這類人在2024的總統大選中,仍有相當之機會。

  從某種程度上說,我們還應將此事和最近匈牙利選舉的情勢聯繫起來看。在最近匈牙利選舉中,右翼的歐爾班政權輕鬆獲得大勝,得以繼續連任。無怪乎分析人士Stephen Collinson會指出,特朗普持續在如今的美國共和黨內發揮重大影響力,且民調數值不輸於拜登,歐爾班在匈牙利大勝連任(西方媒體一般將塞爾維亞武契奇最近的成功連任也算在此列〔28〕),以及勒龐雖敗選,但和馬克龍差距縮小,且選戰給馬克龍造成巨大壓力,這幾件事都反映出了同一個機理:亦即,西方右翼民粹主義勢力的影響遠未退潮,他們兜售的那種“傳統老派政客無法幫助解決人們目前所面臨的實際問題”的論調仍是方興未艾,很有市場〔29〕。如果要給Collinson這個分析再加一個限定,我們應特別看到,這些事件其實都是在俄烏衝突(及西方社會輿論海嘯般的一邊倒反對俄國出兵)的大背景下發生的,明乎此點,也就更能理解其蘊含的深意。更有論者直接說普京、特朗普、勒龐這些人其實都直接得益於新自由主義秩序的垮台(the Collapse of Neoliberalism)〔30〕。事實上,從總體來講,正如2022年4月出爐的 一份英國學術機構的報告所說的那樣,俄烏戰爭事起之後,歐洲右翼民粹主義政黨領導者們的選戰情勢并沒有受到太多的來自其與普京的既往聯結的衝擊(Political links with Putin have not harmed populist leaders’ election campaigns),其支持者的聲浪也并未隨之煙消雲散〔31〕。正是基於這個奇特的現象,美國著名政論家Fareed Zakaria  不禁感嘆:“右翼勢力正欣欣向榮——哪怕他們是普京的朋友,也阻礙不了其的廣受歡迎程度”(Right-Wing Populists Are Thriving — Even When They’re Friends of Putin)。評論人士Derek Royden更是揭示出深層次的機制:目前歐洲列國左翼勢力普遍比較渙散,缺乏真正統一的聯合左翼力量,所以常常剩下右翼中的傳統建制派右翼去獨自地對抗來自右翼民粹主義勢力的衝擊〔32〕。

  如果俄烏戰事延長,外溢效應不受控制,那麼理論上講,歐洲經濟會遭受到直接的衝擊(例如,2022年4月,德國央行已發出警告,如戰爭持續下去,德國的經濟可能會萎縮2%),而這,反過來又很可能會給右翼民粹勢力提供新的增長溫床。

  而且,我們也要看到,對於不少以反對接收難民立場而著稱的歐洲右翼民粹主義政黨來說,他們的見風使舵,在俄烏戰爭環境下與俄羅斯拉開一定距離,其實并不僅僅衹是為了贏得選票上的計算與考量〔33〕。在這些人看來,來自烏克蘭的難民,和來自中東與其它地方的難民是不同的,前者屬於歐洲大框架內的廣義同胞,後者則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異族,因此,在接納前者時,尺度的拿捏界限自然會放寬一點。

  另外,正如學者辜學武所指出的那樣,在以德國為首的一些歐洲國家看來,此番俄烏衝突之後,他們可能會致力於將其對外關係的側重點進行多元化(diversification )調整,以避免過於著力在特定國家之上。具體而微地說,也許會強調對印關係(因為印度號稱是“世界最大民主國家”),而一定程度降低對華關係的熱度。我們要對這種可能發生的情勢做好充分準備和預判。

  四、中國當如何應對

  作為中國,特別需要防範的一點是,美國兩黨在高度極化時代裡取得某種一致共識,即將中俄完全渲染為鐵板一塊的一體化而做相關的國際輿論宣傳。實際上,中國立場持平,并不有所偏袒,且希望勸和俄烏。在這種形勢下,中美都需要拉到更多的國際友好聲音。搞好中歐關係的穩定平衡,也許是中方進行戰略破局的其中一種妙法。

  數據顯示,2021年中歐雙邊貿易額超過8200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中國保持歐盟第一大貨物貿易夥伴地位,歐盟則是中國第二大貨物貿易夥伴。中歐雙向投資規模纍計超過2700億美元。復旦姚旭博士等近日做出的分析報告也直指,搞好中歐關係,與防止“中美競爭失控”一樣重要。

  於發展中歐關係之外,我們也許還需要考慮到這樣一種情況。由於在烏克蘭的推進并不順利,拜登在烏克蘭所使用的方法(大力支援烏方但不直接軍事介入)客觀上給普京造成了不小的麻煩。普京很可能會進一步加大對特朗普的支持和助攻力度,加強對美國政治極化的攪動,希望特朗普在2024上台,并進而實現莫斯科對華盛頓的某種影響力,雖然說按照現在西方的整體輿論氛圍走向,特朗普已不大可能去實現他的“聯俄制華”之策。

  在2020年8月的時候,曾有美方的情報認為,俄國在2020年美國大選中是反對拜登,而傾向於支持特朗普的。而俄羅斯的國營電視台,在處理特朗普-拜登間紛爭時的常規手法也是往往傾向於褒揚前者,而貶損後者〔34〕。在這個問題上,中國需要特別審慎,小心以待之。

  另外,中美之間,雖然摩擦很多,卻也并不必然相互敵對。美國中國問題專家李侃如最近頗富深思地指出“中美之間的武裝對抗是絕對不可接受的,然而美國的對台政策卻在為一場台海戰爭煽風點火。我們需要主動與中國開展高級別的戰略對話,澄清并解決雙方的紅綫問題,以避免美中在台灣問題上的衝突”,這種冷靜的態度是有道理的。同時,中美民間交往渠道仍值得被繼續發展和推進 。正如中國駐美大使秦剛最近多次表示:“中美關係的根基在民間,希望在民間”。

  註釋:

  〔1〕https://www.foxnews.com/media/biden-russia-ukraine-war-trump-deterrence

  〔2〕https://nymag.com/intelligencer/2022/04/if-trump-was-still-president-ukraine-would-be-so-screwed.html

  〔3〕https://www.salon.com/2022/03/31/we-didnt-start-the--and-putin-did-but-weve-got-to-put-it-out/ 

  〔4〕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22_ 02_25_627692.shtml

  〔5〕https://edition.cnn.com/2022/03/28/politics/trump-putin-ukraine-russia-smart/index.html

  〔6〕https://edition.cnn.com/2022/03/29/politics/trump-putin-hunter-biden/index.html

  〔7〕https://edition.cnn.com/2022/03/31/politics/donald-trump-vladimir-putin-hunter-biden/index.html 和https://edition.cnn.com/2022/03/31/opinions/trump-putin-russia-fixation-dantonio/index.html

  〔8〕https://www.politico.com/news/2022/03/29/trump-putin-hunter-biden-00021223

  〔9〕https://edition.cnn.com/videos/world/2022/03/14/donald-trump-record-of-support-for-russia-and-vladimir-putin-tapper-dnt-lead-vpx.cnn

  〔10〕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22_05_ 02_637919.shtml

  〔11〕https://thehill.com/policy/international/598432-majority-of-americans-back-troop-presence-in-europe-poll/ 

  〔12〕關於此點,可參閱李海默:《從美國國內政治的角度看近期俄烏衝突》,《中國評論》(香港),2022年4月號,第31-37頁。

  〔13〕Roberts K. Understanding Putin: The politics of identity and geopolitics in Russian foreign policy discourse.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17;72(1):28-55. 

  〔14〕參閱李海默:《略論特朗普捲土重來的概率》,《中國評論》(香港),2021年12月號,第65-70頁;李海默:《拜登政治前途出現重大警訊》,《海峽評論》(台北),2022年1月號,第12-15頁;李海默:《美國政治極化現象:三個不同維度的觀察》,《二十一世紀》(香港中文大學主辦),2021年第2期,第125-135頁。

  〔15〕https://www.msnbc.com/mtp-daily/watch/biden-s-approval-most-similar-to-his-predecessor-donald-trump-at-this-point-in-presidency-138240069639

  〔16〕https://edition.cnn.com/2022/04/28/politics/us-economy-shrank-democrats-2022-midterm/index.html

  〔17〕參閱 https://www.cnbc.com/2022/05/04/covid-deaths- top-1-million-in-us-nbc-news-tally-shows.html ,https://www.pbs.org/wgbh/frontline/article/us-covid-death-toll-1-million-documentaries/ 和 https://abcnews.go.com/Health/covid-19-hospital-admissions-deaths-forecasted-rise-us/story?id=84498664

  〔18〕https://us.cnn.com/2022/05/04/politics/cnn-poll-economy-biden-approval/index.html

  〔19〕Boys JD. In Charge, But Not in Control: Biden’s Foreign Policy. Political Insight. 2022;13(1):4-6. 

  〔20〕https://www.cfr.org/in-brief/biden-china-blinken-speech-policy-grand-strategy

  〔21〕Mudde, C. (2021). Populism in Europe: An Illiberal Democratic Response to Undemocratic Liberalism (The Government and Opposition/Leonard Schapiro Lecture 2019). Government and Opposition, 56(4), 577-597. 

  〔22〕https://encompass-europe.com/comment/russia-through-the-european-prism-populism-politics-and-the-russian-war-on-ukraine

  〔23〕Lavery, S., and Schmid, D. (2021) European Integration and the New Global Disorder. JCMS: Journal of Common Market Studies, 59: 1322–1338.

  〔24〕Cottey A. The West, Russia and European security: Still the long peace? The 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2022;24(2):207-223. 

  〔25〕https://www.irishtimes.com/news/world/europe/europe-s-right-wing-forces-suffer-blow-in-two-crucial-elections-1.4861293

  〔26〕https://edition.cnn.com/2022/03/10/europe/putin-loses-his-european-friends-intl-cmd/index.html

  〔27〕參閱:https://thehill.com/opinion/campaign/3462045 -macron-beats-le-pen-is-there-a-lesson-for-biden-and-trump-in-2024/ 

  〔28〕https://www.usnews.com/news/world/articles/ 2022-04-04/wins-for-pro-putin-leaders-buttress-autocracies-in-europe

  〔29〕https://edition.cnn.com/2022/04/12/politics/rise-of-extremism-us-and-europe/index.html

  〔30〕https://hartmannreport.com/p/putin-trump-and-le-pen-are-cashing

  〔31〕https://www.lboro.ac.uk/news-events/news/2022/april/populist-links-putin-not-harmed-political-campaign/ 

  〔32〕https://www.nationofchange.org/2022/04/22/two-european-elections-show-that-rightwing-populism-is-still-a-force/ 

  〔33〕https://eaworldview.com/2022/03/europe-rightwing-populist-parties-ukraine/ 

  〔34〕https://edition.cnn.com/2022/04/14/opinions/putin-threat-american-elections-revenge-ukraine-ghitis/index.html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2年9月號,總第297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