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劉女士介紹,小李是在購買保溫箱時遭遇了同樣的套路,才會進行此番提醒。數月前,小李想購買一個13升的保溫箱。“同樣是13升的保溫箱,產品A的售價為238元,產品B的售價才不到70元。”劉女士說,兩款產品介紹的保溫效果是一樣的,明顯的區別在於前者主推“複古”“露營”“輕奢”等概念,後者則僅僅寫著“長效保溫”“冷藏便攜”。
在劉女士向記者展示的產品頁面中,記者還看到許多商品都有4個左右標簽,有的甚至高達七八個高頻標簽,以此來保證盡可能出現在消費者的搜索結果中。
標簽溢價高達數倍
同類產品,打上某些類型的標簽後,身價就能實現翻倍。記者在多個平台搜索發現,這樣的案例不在少數。
在聚集了30多萬用戶的某網絡小組中,許多網友都曾發帖尋找某些產品的平價替代品,同時對商家通過標簽抬價的手段進行吐槽。根據網友發布的內容,“法式”“氛圍感”等成為服飾領域抬價關鍵詞,“輕奢”“ins風”“女用”等則是日用品慣用的溢價標簽。
對此,互聯網營銷師夏儀珍分析認為,幫助實現商品溢價的標簽,包括功能、用途、風格、場景等多個方面。他表示,通過打上某些標簽,日用品的溢價能達到2至3倍,文玩珠寶等甚至能達到5至10倍的溢價。
通過觀察產品營銷案例,夏儀珍發現,消費者在搜索時會下意識從自己最直觀的需求出發。例如,通勤場合或商務場合使用的商品,在不知道如何購買時,會傾向於帶上“通勤”“商務”等標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