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俄媒:歐洲如何將自己逼入能源危機
http://www.CRNTT.com   2022-08-30 09:37:17


  中評社北京8月30日電/據參考消息報道,俄羅斯《論據與事實》周報網站8月24日刊登題為《無憂無慮的陷阱——歐洲如何將自己逼入能源危機》的文章,作者是葉夫根尼·尼克托文科。全文摘編如下:

  龐大的歐洲經濟體如同一輛換低擋位的汽車,在天然氣和石油價格上行的路上艱難爬坡。天然氣價格已在不可思議的每千立方米3000美元上試探,石油價格則穩定在每桶100美元左右。當然,已經爆發的能源危機的主要原因是與俄羅斯的衝突及緊隨其後的對俄能源供應的限制。但歐盟當局也難辭其咎。在出現溫室效應的多年裡,以固定價格對歐盟進行有保障的供應令他們變得鬆弛懈怠。歐洲能源市場一度被“綠色議程”占據主導地位,煤炭和核能發電遭到嫌棄,被認為不符合生態保護的高標准。

  與此同時,計算不周的可再生能源項目未能擔負起布魯塞爾賦予它們的責任。表面上看,去年歐洲38%的發電量來自可再生能源。但其中13%來自早在綠色議程前就已投入使用的水力發電站。風力、太陽能和生物燃料占歐盟總發電量的四分之一。這不少,但這種能源價格昂貴且發電不穩定,經常導致重大項目失利。在一長串破產企業當中,可以舉出如下例子:愛迪生太陽能公司(破產時所有資產價值15億美元,負債160億美元)和西班牙阿文戈亞公司(沼氣發電,負債165億美元)。

  毋庸置疑的是,減少大氣中的碳排放量是一個應當得到支持的高尚目標。但是,也許我們不應該把賭注壓在尚未經受過考驗的生產上,而應在過渡時期使用傳統能源作為保障。但在這方面歐盟當局也缺乏遠見卓識。眼下,在天然氣嚴重短缺之際,兩條大型天然氣管道——年輸氣量550億立方米的“北溪-2”和年輸氣量110億立方米的“馬格裡布-歐洲”管道——出於種種原因被擱置。此外還有“納布科”和“南溪”這兩個未能落實的項目。

  俄羅斯國家能源研究所所長謝爾蓋·普拉沃蘇多夫解釋說:“歐洲的天然氣市場從一開始就建立在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俄氣)充當壟斷供應商和每個歐洲國家充當壟斷買家的基礎上。因此歐洲的物價與石油價格掛鈎。但後來歐盟決定退出長期合同,俄氣在布魯塞爾的施壓下將超過70%的合同轉換為按市場價格供應。隨著液化天然氣的出現,市場變得更加靈活,現在可將大量天然氣迅速‘輸送’至世界任何地方,亞洲則為購氣大聲疾呼。該地區變得‘尊貴’,來自天然氣生產國的油輪湧入那裡,歐洲開始缺氣。烏克蘭事件和對俄供應的限制產生叠加影響,導致當前每千立方米3000美元的瘋狂價格。當然,如果‘納布科’、‘南溪’和‘北溪-2’等項目得以落實,歐洲的處境將完全不同,會比現在好很多。”

  歐洲與莫斯科的天然氣合作始於1970年簽訂的“天然氣換管道”協議。按照該協議,德國向蘇聯提供大直徑管道及開發西西伯利亞大型油氣田所必要的其他設備。莫斯科則用天然氣來買單。這筆買賣對雙方都有利,盡管兩國在意識形態上存在嚴重分歧,但合作仍在擴大。歐洲的銀行爭先恐後地以優惠利率為天然氣管道建設提供貸款。上世紀80年代初,天然氣就開始通過新的管道運輸系統供應。

  莫斯科獲得了必要的技術和設備,以及每年150億至200億美元的穩定外匯收入,而歐洲獲得了有保障的天然氣供應,以固定價格來應對阿拉伯國家的“能源勒索”。第一份合同是按照現在來看頗為可笑的每千立方米146美元的標准簽訂的。這曾是自然的經濟共生關系,對所有協議參與者都有利。也許我們應當抹去落在舊協議上的灰塵,回憶對抗狀態下的談判技巧,并嘗試恢複互利對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