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構建深港合作新格局推進高質量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22-09-01 08:33:16


 
  其三,合作載體條件優勢。2020年10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強調,要“規劃建設好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近年來,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緊緊圍繞國家確定的發展方向,建設深港合作最密切地區、科技創新“濃度”最高地區,奮力擔當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創新引擎”,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地理位置獨特,具有“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深圳經濟特區”雙重制度優勢直接叠加的特點。一方面強調合作開發,引用獨特的管理體制,由深港雙方共同規劃、共同開發、共同管理,可以形成深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發展局面,可以有效規避兩地要素資源跨境流動的障礙。另一方面,通過協同香港在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知識產權保護、科技創新服務、國際化資源等方面的優勢,深圳在應用研究、科技創新人才、創新主體、製造鏈條等方面的優勢,形成區域和全球影響力。

  當前,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正按照“一區兩園”的協同發展模式規劃建設,深港兩地正制訂政策,探索便利兩地科研資源、資金及人才流動的措施,為深港兩地在創新的制度於機製作用下展開合作提供了重要載體。

  三 建設新深港關係的四個策略支點

  文章提出。第一,推進制度創新與機制改革。開放制度下的創新是世界主要創新高地的重要制度模式。經典理論早就掲示了制度開放的重要性,隨著國際分工與國際交換的深化,一國經濟不可能脫離國際經濟而獨立存在和發展,必然要制度開放,創新活動作為經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會跨越國界,實現全球資源的重新配置。

  新制度經濟學認為開放式制度有利於科技創新,因為一方面對外開放可以通過“邊幹邊學”效應和“外溢”效應促進整個國家的科技創新;另一方面開放式制度可導致市場和經濟規模的擴大,迫切需要科技創新滿足市場需求。同時開放式制度把企業推向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引起競爭強化,迫使國內企業積極進行科技創新,提高組織運行效率和技術創新效率,從而提高自身的競爭力。

  建立基於自由貿易制度的創新要素自由流動制度是能夠建立起新深港合作關係的制度前提。因為,創新人才的高度國際化與多元化、資本高度流動與集聚、聚焦全球戰略產業核心零組件創新、科研設備開放共享、有效的數據自由流動交換、多模式知識產權交易市場、科創產品標準制順暢銜接、自由包容的創新文化等,是全球科技創新要素“為我所用”“為我發展”典型表現。

  第二,率先實踐,打造跨境自由創新合作新樣本。以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為深港之間探索新合作關係建立的先行區域,圍繞人才、資金、零組件、科研設備、數據信息、知識產權交易、科創產品標準銜接、思想文化八個維度全方面實現深港科技創新深化合作,為國際優質要素的流入提供有效渠道。通過局部試驗、積累經驗、完善功能、建立機制、鍛煉隊伍,探索科技創新要素激活新機制、科技創新治理體系新路徑、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新途徑、開放包容科創合作新範式,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第三,精準鏈接,組構開放型科技創新共同體。依托深港企業、高校、科研機構聯合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等重大科技戰略布局,共同利用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共享科研數據等科技資源,聯合開展重大科技攻關,提升科技資源利用效能和科技成果產業化能力。拓展深化國際科技創新合作,主動參與國際經濟、產業競爭與合作,積極對接國際高端人才、先進技術、資本和研發資源,打造全球城市網絡重要節點,成為我國參與國際競爭的“先鋒隊”。

  第四,聚焦發力,引導一批企業參與探索。通過優化政策支持導向轉變,即從支持企業規模做大做強、生產製造高精尖產品轉向支持人才、資金、數據等創新要素國際化配置。一方面針對深圳優勢產業領域,改變目前以高校、頭部企業為主導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的現狀,突出中小企業在科創市場上的主體地位,為海外人才的引進、資本的流入、設備的利用搭建“科技創新資源自由配置平台”。另一方面針對未來5-10年內有望在深圳形成競爭優勢的新興產業領域,引導大企業、高校、專利團隊形成合力,圍繞腦科學與類腦智能、深地深海、可見光通信與光計算、量子信息、合成生物等領域,匯集全球創新資源。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