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也說《紅樓夢》的作者問題:從釵黛結局談起
http://www.CRNTT.com   2022-09-01 09:40:43


 
  釵黛結局是誰寫的?這就涉及《紅樓夢》後四十回的作者問題。胡適在《〈紅樓夢〉考證》中根據張問陶的《贈高蘭墅同年》詩,認定後四十回為高鶚所續。這種觀點一度為紅學界廣泛接受。不過,高鶚續書說與《紅樓夢》的首次擺印者程偉元的說法完全不同,他說:“(《紅樓夢》)原目一百廿卷,今所傳只八十卷,殊非全本。即間稱有全部者,及檢閱仍只八十卷,讀者頗以為憾。不佞以是書既有百廿卷之目,豈無全璧?爰為竭力搜羅,自藏書家甚至故紙堆中無不留心,數年以來,僅積有廿餘卷。一日偶於鼓擔上得十餘卷,遂重價購之,欣然翻閱,見其前後起伏,尚屬接榫,然漶漫不可收拾。乃同友人細加厘剔,截長補短,抄成全部,復為鐫板,以公同好,《紅樓夢》全書始至是告成矣。”(程甲本《紅樓夢》序)按程偉元的說法,《紅樓夢》前八十回與後四十回並無原著與續書之分,只是搜集到的時間與地點有別。這一說法還得到高鶚的認可:“予聞《紅樓夢》膾炙人口者,幾二十餘年,然無全璧,無定本。向曾從友人借觀,竊以染指嘗鼎為憾。今年春,友人程子小泉過予,以其所購全書見示。”(高鶚《紅樓夢》序)如果高鶚辛辛苦苦續補了四十回,大概不會這麼輕易放棄自己的著作權。清代讀者一直將《紅樓夢》一百二十回作為一個整體來看的,認為出自一人之手。著名評點家姚燮說:“雪芹先生不欲以曖昧之事糟蹋閨房,故於黛玉臨終時標出‘身子乾淨’四字,使人默喻其意;前晴雯將死,亦雲‘悔不當初’,皆作者極力周旋處。”(姚燮《增評補圖石頭記》第九十八回回評)姚燮評的就是黛玉之死,認為出自曹雪芹之手。張新之說:“有謂此書止八十回,其餘四十回,乃出另手,吾不能知。但觀其通體結構,如常山蛇首尾相應,安根伏線,有牽一發全身動之妙,且詞句筆氣,前後全無差別。則所增之四十回,從中後增入耶?抑參差夾雜增入耶?覺其難有甚於作書百倍者。雖重以父兄命,萬金賞,使閑人增半回不能也。何以耳以目,隨聲附和者之多?”(張新之《紅樓夢讀法》)清人早有後四十回為他人所續之說,張新之駁斥了這種觀點,斬釘截鐵,底氣十足。現代讀者閱讀《紅樓夢》也都是讀一百二十回本,1921年亞東圖書館首次標點整理《紅樓夢》便採用的程偉元本,此後的各出版社整理出版《紅樓夢》,絕大多數都採用程本,即便是用庚辰本作底本,也將程本後四十回接續其後。

  釵黛結局的情節完全符合小說第五回《紅樓夢曲子》所暗示的悲劇結局。“[終身誤]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所謂“金玉良緣”,是指寶玉和寶釵的婚姻,寶玉有通靈寶玉,寶釵有金鎖,兩人將來會結為姻緣。所謂“木石前盟”,即《紅樓夢》第一回所寫絳珠仙草為神瑛侍者還淚的故事,喻指林黛玉(木)與賈寶玉(石)的愛情悲劇。“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是說寶玉娶寶釵為妻,儘管寶釵對寶玉溫柔體貼,但寶玉並不幸福,始終忘不了死去的林黛玉。一曲[終身誤],猶如明清傳奇的副末開場,所概述的情節與後四十回中釵黛結局的悲劇完全吻合。我們沒有理由將一部完整的《紅樓夢》拆為兩個殘本,連早年主張高鶚續寫後四十回的俞平伯,晚年也深刻反省。“胡適、俞平伯是腰斬《紅樓夢》的,有罪;程偉元、高鶚是保全《紅樓夢》的,有功。大是大非!千秋功罪,難於辭達!”(木示《俞平伯的晚年生活》)俞平伯晚年是否放棄高鶚續書說,學界有不同的理解,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俞平伯晚年也認為,《紅樓夢》一百二十回是一個整體,不應該將它斬為兩截。所以,我們閱讀《紅樓夢》,就應該讀程偉元、高鶚整理、擺印的一百二十回本,最好是修訂本程乙本。(作者:傅承洲,系中央民族大學文學院教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