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從行走與閱讀中領略文學的風景
http://www.CRNTT.com   2022-09-01 10:54:04


 
  調研之後,我回到了濟南,參加了江蘇師範大學文學院郝敬波教授領銜的當代文學現場批評團隊的文學研討會。我閱讀了會議要研討的作品,作家艾偉的最新長篇小說《鏡中》。《鏡中》是一部建築題材小說,其中有大量的建築藝術創意設計知識,有東西方不同民族、文化的建築藝術理念的碰撞與交融,有對建築、世界、人性的深刻理解和表達。建築就是世界、哲學、生命、人本身。好小說決定了研討會的高質量。大家發言非常踴躍,對作品進行多個向度的文學闡釋。

  7月30日,應山東文藝出版社的邀請,我參加了“閱讀經典:與偉大的靈魂對話”的讀書交流會。2021年年底,我出版了與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進行對話的兩本書《對話的文學經典教育》和《現實主義與當代文學前沿》,以這兩本書為基礎開展本場閱讀交流。閱讀經典就是與偉大的靈魂進行精神對話,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從而具有遼闊、深遠的視野。借助於講座,我把高校裡的文學經典閱讀教育推向大眾讀者,期望種下一顆顆文學的種子。

  7月31日在莒縣,我為家鄉的作家朋友舉辦了一個主題為“沂蒙山派文學與沂蒙精神”講座,分析了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環》、劉玉堂的《鄉村溫柔》、苗長水的《非凡的大姨》和趙德發的《通腿》《經山海》等作品的鄉土意識及所呈現的沂蒙精神。

  8月2號,我參加了由山東省作協和山東省當代文學研究會等單位主辦的張煒小說《河灣》研討會。這部作品是張煒文學創作的一個新突破、新轉折。人到了一定年齡就像河流一樣拐彎。《河灣》主人公從歷史糾葛中走出來,把歷史前置化,把當下巨變的新現實放在聚光燈之下。《河灣》呈現了作家非常可貴的現實批評力和指向未來的建構追求。

  8月8日至11日,我應邀參加了雲南《邊疆文學》2022年文學筆會,做了“新時代如何書寫新山鄉巨變”的文學講座。我從遲子建的《額爾古納河右岸》、阿來的“空山三部曲”等談起,倡導新民族志、地方志、村志、個體史的書寫。作家有必要增強新鄉土寫作理念和文化傳承意識,把童年、故鄉、民俗的東西寫出來,傳遞給下一代中國人,傳遞到世界中去。

  8月12日,我參加了郝敬波教授主持對2022上半年中國小說狀況的現場評點。以對付秀瑩的《野望》、石一楓的《漂洋過海來送你》和林森的《湖裡岸上》《唯水年輕》等作品的評點為例,我認為這樣的文學批評顯現出很強的現場性、在場性、對話性,同時呈現出某種可貴的整體性、文學史尺度,增加了文學現場批評的深厚和厚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