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銀行業轉型要突破“數字化焦慮”
http://www.CRNTT.com   2022-09-04 09:12:53


  中評社北京9月4日電/近日,一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在中期業績發布會上披露,今年人員增編1500人左右,其中1200人是新增的科技人員。另外,財務費用上,全年科技預算比上年增加5%以上。
  
  經濟日報發表記者陸敏評論文章表示,這家銀行的情況可以說是近年銀行業加速數字化轉型的縮影。“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穩妥發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今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及銀保監會相繼出台《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和《關於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全面提出金融機構數字化的原則、框架與目標,要求2025年實現金融科技整體水平與核心競爭力跨越式提升和數字化轉型取得明顯成效。
  
  文章分析,銀行在數字化轉型中的競爭已日益白熱化。值得關注的是,面對國有大型銀行在規模、品牌、科技、人才儲備等方面的“碾壓”優勢,數量眾多的中小銀行目前普遍存在“數字化轉型焦慮”。
  
  這種焦慮一方面來自成本的壓力。受資本金約束,中小銀行資產負債總量有限,盈利絕對額也有限。數字化轉型需要最基本的硬件、軟件及人員的投入,但高企的成本讓一些中小銀行難以負擔。當前,不少中小銀行自身還面臨一些問題,如公司治理能力有待提升、資產質量較差、盈利能力較弱等。在自身問題沒有很好解決的情況下,為了數字化而數字化,或期望通過數字化解決自身的問題,最終則可能會問題沒解決,反而造成大量投資浪費,業務流失的情況也未能好轉。
  
  焦慮另一方面來自對數字化轉型方向的迷茫。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一些中小銀行脫離了自身業務實際,模仿互聯網企業建場景,希望搞流量獲客,結果卻是無的放矢。還有一些中小銀行過度依賴第三方平台引流,更是存在各種問題和風險。不少機構原本希望通過數字化實現彎道超車,卻陷入投入巨大而產出甚微的尷尬境地。
  
  縱觀業內,目前能夠自建科技系統,依靠自身力量實現數字化轉型的中小銀行祗有少數幾家。對於大量中小銀行來說,沒有數字化可能在未來競爭中喪失先機,但盲目進行數字化轉型可能增加成本反而加劇經營困難。
  
  文章強調,必須清醒認識到,數字化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銀行的數字化轉型只是幫助實現業務目標過程中的輔助工具,而不是最終目的。實踐表明,祗有圍繞銀行自身業務特點和客戶特點的數字化轉型才是最有效的。銀行要在穩步推進業務目標的前提下,逐步提升自身的數字化能力,切忌本末倒置。
  
  對大多數銀行來說,還要認識到數字化轉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急於求成。要腳踏實地深耕自身業務,不能總想著彎道超車。銀行業也不能將數字化轉型變為“裝備競賽”,一味追求規模而忽視對風險的防範。尤其對於中小銀行來說,當前首要任務是在築牢風險堤壩的同時,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銀行要因地制宜,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築牢風險底線,用腳踏實地的發展破解轉型中的焦慮,探索一條適合自身特點的數字化轉型之路。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