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穩妥應對IPO升溫
http://www.CRNTT.com   2022-09-06 08:30:56


  中評社北京9月6日電/一段時間以來,一級市場上眾多企業IPO的熱度不減,引發市場和投資者的關注。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8月中旬,中國證監會受理首發及發行正常排隊企業292家,其中滬市主板157家,深市主板135家。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因素。
  
  一是與財務數據有效期有關。按照現行的規定,財務數據有效期為6個月,在這種背景下,擬上市公司與投行的最佳選擇只能是在6月30日之前遞交材料。換言之,不排除一些擬上市公司專門選擇在這個時間節點上報審核材料。
  
  二是與二級市場冷暖相關。今年3月以來,二級市場氣溫轉冷,導致新股“棄購潮”大起,很多打算在今年上半年發行上市的公司放緩了上市步伐。7月以來,隨著滬指從3400點一路緩慢下行到3200點,很多擬IPO公司擔心如果股指繼續下跌的話,可能會導致3月到4月的新股“棄購潮”回潮,因此,搶抓時間“窗口”上市成為擬IPO公司的當務之急。
  
  從各大板塊受理公司上市的數量來看,創業板無疑是拔了頭籌。近年來,在國家大力支持中小企業做大做強的政策力度下,一大批中小企業脫穎而出,在新能源、芯片、半導體元件等領域嶄露頭角,成為奔赴創業板上市的重要力量。而在過去傳統的上市審核制下,出現多家公司排隊等待審核上市以至於形成“堰塞湖”,並不稀奇,但在如今科創板上市實行註冊制、創業板上市實行註冊制的背景下,還有眾多公司等待上市,就讓人不得不對當前資本市場發展與監管之間的平衡進行深入思考。
  
  企業競逐IPO,無疑體現出資本市場的發展態勢。不過,如此多的擬上市公司都選擇在一個集中的時間段內申請上市審核,對於監管部門的審核自然形成不小的壓力。如何在相對較短的時間裡選擇出符合上市要求的擬上市公司、在浩如煙海的申請上市材料中發現潛藏的不實信息,在二級市場生態下維持擬上市公司奔赴上市步伐的整體平衡,需要監管部門穩妥應對。
  
  對此,需要以市場化的方式應對市場發生的新變化。要堅持IPO發行常態化,不因排隊等待審核上市的公司多了就加速審核步伐,也不能因二級市場下跌了就減緩。應仿照公示制度在網上發布擬上市公司的名單,在審核擬上市公司申請上市材料時嚴格把關,避免極個別公司蒙混過關。應鼓勵更多的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奔赴資本市場上市,兼顧發展與監管的平衡,推動中國資本市場的高質量發展。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袁元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