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2022年“兩岸媒體人黃河行”走進寧夏
http://www.CRNTT.com   2022-09-06 17:35:15


 

  村

  寧夏自古引黃河水灌溉,秦有秦渠,漢有漢渠,唐有唐徠渠,近渠人家能得溫飽。現在,黃河人家開始在自己的村莊追求文旅融合發展,古跡、水景、民俗、非遺、村居成為農民的“錢包”。兩岸記者來到青銅峽市餘橋村,因2000年前的秦渠穿村而過,這裡便以“秦渠第一村”作為新起點的資源。村口的小花園和餘橋之間的一條街,薔薇成架、棗樹垂蔭,民宿小院整齊排列。記者和一位村民交談得知,在旅游旺季,小院一天有四五百元的收入。

  餘橋村村幹部介紹,村裡以集體投資、公司運營、村民參與的方式發展旅游業,從農民手中租下閑置房改造成民宿,建成的小院在夏季已經一房難求了。令記者印象深刻的是,除了給游客提供食宿,村裡還有個收藏館,展示新中國成立以來各種印刷品和票證,藏品的主人介紹,這裡有6萬多件藏品,他退休後帶著30多年收集的寶貝回到家鄉創業,在餘橋村開辦了收藏館。

  說是創業,但收藏館免費參觀,還有個閱覽室對村民開放。台灣媒體人直呼“眼界大開”,是因為那些記載著歷史的藏品,也是因為黃河邊上的村莊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