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200師生及教育界人士 為愛國教育建言
http://www.CRNTT.com   2022-09-10 10:04:16


(圖片來源:大公報)
  中評社北京9月10日電/據大公報報導,做好香港青少年的教育工作,服務校園讀者,培養一代又一代人的家國情懷,一直是香港《文匯報》的職責和使命。香港《文匯報》昨日迎來創刊74周年報慶,特別在8日下午報慶前夕舉辦“文以載道 匯則興邦──文匯校園讀者視頻分享會”,邀請逾200名中小學校長、老師、學生及教育界人士參加,圍繞當前香港迎來發展新時期,《文匯報》如何與學校教育緊密配合,在培育青少年家國情懷方面發揮更大作用的主題表達意見。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董事長、副總編輯王凱波及香港文匯報副總編輯何子成亦出席了是次分享會。

  16位校長及師生代表,分別在會上透過視頻就學校國民教育工作、對國情學習的體會以及個人從《文匯報》所獲感悟作出分享。他們亦提出多項寶貴建言,希望《文匯報》進一步優化欄目及活動平台,幫助啟發香港青年對國家歷史與文化的興趣,推動加強兩地學生連系,與學校師生攜手說好香港教育的故事,一同為培養一代又一代的愛國者努力。

與學校配合 提升國民身份認同

  裘錦秋中學(屯門)中四生陳子青表示,香港學生需要瞭解中華民族五千年悠久歷史,因為這是青少年對祖國產生認知和歸屬感的重要基礎。陳同學認為香港新一代身處在一個淡忘歷史的時代,但事實上中史是一本學生必讀的民族“教科書”,它直接增加我們對國家的認識,也可從中認識祖國從古到今的發展趨勢。“作為學生,我對各類中史講座與參觀活動等都很有興趣,例如我校多次組織前往參觀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可以加深我們對中史的認知,令我受益匪淺。祗有勿忘國史,方可竿頭日進,希望可見將來香港能再加強中史教育。”

  優才(楊殷有娣)書院學生陳柏綸表示,要讓香港青年開闊眼界,真正認識國家,不能只是空泛喊愛國口號,社會及媒體可更有系統提供對國家國情的深度報導和分析,客觀全面地體現國家面貌。另媒體可協助學校建立與內地學校的友好關係,讓香港青少年有機會結識內地朋友,互相學習。

  麗澤中學中五生源琛妍表示,《文匯報》在香港發展,與學校互相配合,做好提升青少年國民身份認同及培育他們家國情懷的工作,讓學生更正確和深入地認識國家歷史和中華文化,為社會作出貢獻。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