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13日電/據光明日報報道, 高校畢業生是全社會重要的人力資源庫,鼓勵、吸引更多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學校任教,不僅是“保就業”“穩就業”的民生工程,而且能够充實基層教師隊伍,全面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強化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效果。近日,教育部會同人社部、財政部等部門大力推進2022年中小學幼兒園教師招聘工作,多措并舉吸納更多優秀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學校任教。各地各校也紛紛在崗位拓展、待遇保障、政策引導、平台搭建等方面積極響應,主動引導高校畢業生赴基層學校任教。
提升高校畢業生基層從教意願
從教意願是影響高校畢業生職業選擇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動力。自2007年免費師範生計劃啓動之後,我國的職前教師教育體系不斷完善,相繼推出“公費師範生”“優師計劃”等定向師資培育政策。除教育部直屬六所師範大學外,各地方師範院校也逐步參與其中。包含這些計劃在內的師範生就業去向大多為基層學校,但去往農村及老少邊窮地區任教的畢業生較少,這些地區教師隊伍的配置結構仍有待完善。
從教意願是職業預期與現實環境長期互動的綜合結果,是畢業生了解未來從教環境後的自主選擇。提升畢業生的從教意願,既要從職業使命感、從教熱情等主觀要素入手,更要增強畢業生的就業適應性,讓他們樂教、適教。為此,一方面要從畢業生自身著手,選拔出能够“待得住,留得下”的人才,培育堅定的教育信念和扎實的教學能力;另一方面要從畢業生與工作環境的匹配性入手,減少初任教師對當地生活與文化的不適應。
高校要創新推進課程思政與專業教學的深度融合。在師範類專業建設中,著力以新時代師德教育為核心,緊扣國家發展、民族振興與個人價值實現之間的關聯,打造一批站位高、領會深、素材新、效果好的精品課程資源,既注重價值引領又解決學生困惑,在師範生心中厚植家國情懷和理想信念,堅定其投身基層、服務鄉村的決心。
不同層次的高校應發揮各自獨有的作用,尤其是要突出地方院校的主力軍作用。地方院校招生規模大,具有本地生源多、專業匹配度強、就業保障便利等明顯優勢,畢業生就近任教的適應性強。地方院校應適度擴大緊缺專業的招生規模,如音樂、體育、美術、科學、英語等,解決我國農村教師結構性短缺的矛盾。以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為代表的高等院校更應該發揮引領示範作用,在自身人才培養任務之外,幫扶地方院校提升緊缺學科人才培養質量,共同培養長期扎根基層的高素質師資。 |